2000市民探究气象台 24小时内预报准确率超99%
来源:青岛早报 2015-03-23 07:39:00
核心提示
昨天是市气象台开放日,一大早,市气象台大门口就排起了长队,一天时间里,2000余名市民来到这个“天气预报”出炉的地方,探究气象预报出台的台前幕后。从气象播报室到人工影响天气火箭弹;从传统的百叶箱到最先进的移动风廓雷达;从气象会商中心到防震减灾大厅……市气象台亮出了气象预报的“十八种兵器”,展示给前来参观的家长和孩子们。“这一天下来,感觉气象台跟过年一样热闹,到处都是参观的市民,虽然口干舌燥,但心情特别好。”市气象台气象预报员张霞告诉记者。
门前一大早就排起长队
昨日,市气象台举行“3·23”世界气象日开放活动。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 “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鼓励青年人更多地了解天气和气候系统,并参与针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为了让市民了解气象预报以及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市气象台展示了气象预报业务平台、气象影视制作室、人工影响天气装备、气象探测仪器等,深入了解天气预报会商及制作流程、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内容、人工影响天气原理等。
昨天上午9时,记者来到市气象台,气象台门前的台阶上已经排起了长队,前来参观的市民大都是带着小朋友来长知识。按照到来的先后顺序,市民耐心地等待着领号、参观。“一大早已经进去200多名市民了,因为来的人太多,气象台能容纳的空间非常有限,只能分批次进入。”
“市民们在参观的同时还能领到气象知识宣传页,让市民一边参观,一边学习。”市气象台工作人员介绍说。
1克碘化银“生”千个雨滴
进入气象台后,第一个展示位置是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展示的各种影响天气的仪器和设备。其中,使用火箭弹发射器向空中发射火箭弹的模型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
“这个火箭弹不是一种武器吗?怎么跟气象部门有关系?”听到孩子们的疑问,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李副主任开始耐心地讲解起来。“这是火箭弹,但里面装的不是炸药,而是碘化银,我们用它来实现人工增雨或是减灾。”李副主任介绍说,当天气缺雨时,火箭弹发射到天空,爆炸后产生的高温可将碘化银分裂成无数的碘离子和银离子。在温度降低后,碘离子和银离子又会重新结合在一起,形成大批碘化银微粒。火箭弹打入零下8℃至零下12℃的云层中,1克碘化银可形成1015个冰核。也就是说,1克碘化银有可能形成1015个雨滴。
火箭弹伤不到地面人员
“火箭弹会不会伤到人呢?”听到市民的疑问,李副主任介绍说,火箭弹的特殊之处在于,完成任务后,会在设定的开伞时间打开降落伞,携带火箭弹残骸安全着陆,伤及地面人员的可能性大为降低。
“其实我们还会用火箭弹来减震防灾。”李副主任说,比如降雨量过大要形成雨涝天气时,可以减雨;出现冰雹前,可以提前减雹。“人工消减雨主要是两招:一是让雨提前下,在保护区上风方及周围邻近地区进行人工增雨作业;二是让雨憋着不下,通过过量播撒高浓度冰晶,抑制云降水。人工防雹与增雨是反其道而行之。这种方法在雨季非常有用,可以 ‘阻挡’破坏性冰雹,为小麦等农作物收割赢得时间。”
【现场】
演播室里主持人被“追星”
“啊,你是电视里看到的气象播报员啊!”刚一进气象台气象影视制作室,孩子们的惊呼声响了起来。“这里是气象台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演播室,我们会在这里录制天气预报的内容。”市气象台气象预报员张霞和同事一起介绍起了主持人和后期制作人员的工作流程。“我们不能穿蓝色的衣服,因为背景板是蓝色的,如果我们穿蓝色的衣服上镜,电脑系统就会把蓝色自动休掉,那我们就变成透明人了。”张霞和同事一边介绍,一边讲解。等到15分钟的讲解结束,她俩已经变成了明星。孩子们纷纷上前,要求和气象主持人合影。而张霞和同事也耐心地跟市民和小朋友一起合影。
【揭秘】
24小时内预报准确率超99%
当市民带着孩子们参观到二楼的气象学术厅时,这里密集的设备顿时让孩子们大吃一惊。“气象预报是一门系统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数据,这里仅仅是看数据的地方,还不是计算的地方。我们有专门的数据库和计算机房,计算机会进行计算,运行量都是千万级别的。我们通过计算机计算出的数据判断气压、云层、洋流、降雨、风力等一系列天气变化趋势。”市气象台预报科科长毕玮给参观的市民做起了详细的讲解。“现在已经可以做到24小时内的气象预报准确率超过99%,同地震预测不同的是,气象预报预测时间越临近,预报越准确,相隔时间越长,预报的准确率越低。”市气象台工作人员介绍说。
【链接】
中国气象局局长:
我国变暖幅度几乎是全球两倍
在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到来之际,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发表了题为《科学认知气候关注气候安全》的致辞。他在致辞中表示,上世纪中叶以来,我国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
郑国光介绍,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国家,气候种类多且复杂多变,各地气候差异大。上世纪中叶以来,我国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23℃,变暖幅度几乎是全球的两倍,高温、干旱、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增强。本世纪以来,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是同期全球平均水平的8倍。
郑国光认为,气候变化对我国影响巨大。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单产下降,主要河流径流量减少或变化不稳定,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物种迁移等生态恶化程度加深,大气环境容量降低,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制约,青藏铁路、三峡水库、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北防护林等重大战略性工程的安全生产和运营遭受严重威胁。温室气体持续大量排放将导致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我国面临的气候变化和气候灾害风险可能进一步加剧。
“面对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的挑战,我们需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增强气候安全观念。”郑国光表示,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走低碳发展道路,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并采取更加主动的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全面增强灾害风险管理能力。据新华社(除署名外)(记者 原野 通讯员 林泽磊 张诒年 耿敏 摄影 孙启孟)
责任编辑:赵晓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