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年内基本建成安全生产法治体系
来源:大众网-城市信报 2014-11-24 09:58:00
日前,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从青岛西海岸新区安全生产法治体系建设大会上了解到,该区已经制订安全生产法治体系建设意见,将安全生产纳入法治体系建设,司法全方位参与安全生产的管理,企业对于安全生产承担主体责任。按照要求,该区要在2014年底前基本建成安全生产法治体系,2015年上半年全面建成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体系。据悉,这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背景下,西海岸新区建设的又一项工作创新。
司法全方位参与管理安全生产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从青岛西海岸新区了解到,《关于安全生产法治体系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中有不少的亮点,其中之一就是公、检、法、司等司法机关全方位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强调提前介入,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
据介绍,法就是《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按照《意见》中的要求,青岛西海岸新区将严格依法审批。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依法严厉惩处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同时纠正和杜绝安全监管上的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行为。
西海岸新区还将完善组织领导体系、主体责任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社会参与体系、诚信奖惩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司法保障体系。
对于安全生产,西海岸新区将以预防为主。青岛西海岸新区将建设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强化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完善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服从行业管理部门监管,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诚信监管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按照《意见》中的要求,在2014年底前,西海岸新区将基本建成安全生产法治体系,2015年上半年,全面建成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体系,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事故总量明显下降。
企业对安全生产承担主体责任
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是谁?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了解到,根据《意见》中的内容,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得到明确,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 ,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承担主体责任。企业必须自觉遵守和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山东省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确保安全生产。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按照要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强化安全生产计划、组织、协调,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控,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创造条件支持他们依法履行职责,保证其参与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隐患排查治理和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善后处理等各项工作制度和相关预案。要开展经常性的隐患排查,及时对隐患进行整改,彻底消除安全生产管理盲区。
《意见》中称,企业要自觉接受政府及行业管理部门的业务监督和指导,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检查必须配合,对行业管理部门下达的通知、整改指令和行政处罚必须严格执行。
同时,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加强外来承包和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明确发包方和承包方的安全责任和义务,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使用单位统一管理。
安全生产欢迎社会力量进行监督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了解到,根据《意见》中的相应要求,工会组织要切实维护企业从业人员合法权益,依法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三同时”和使用进行监督,对企业违法侵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纠正,对发现的事故隐患提出解决建议,依法参加事故调查。
共青团、妇女组织要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组织、支持相关人员参与安全生产活动。而行业协会和商会要发挥专业特长、组织优势和协调带动作用,积极为企业提供安全生产服务,通过行业自律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整合社会安全生产服务机构力量,推动各类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评价、培训、咨询、检测检验与标准化评审等专业服务机构健康发展。
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业从业人员发现、举报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各界及新闻媒体对安全生产诚信度差的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包括实际控制人)的失信行为进行举报,对发现、排查、举报事故隐患有功的人员给予奖励和表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受理有关安全生产的举报。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诚信也被纳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范畴。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档案,建立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制度,对列入“黑名单”的生产经营单位实施重点监管,并一律取消其在项目申报、争取技改资金、申报各类先进(荣誉)称号等方面的各项政策优惠;对纳入“黑名单”的企业定期向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通报,在办理信贷、保险等业务时对其予以限制。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刘金震
责任编辑:刘宇昕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