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北部将崛起生态新区 世园会成城市新名片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2014-10-26 08:48:00
25日晚6点,游客抓紧最后机会游世园。
为期184天的青岛世园会圆满落下帷幕,世园美景与观众暂别。但这场国际性活动,究竟为青岛市留下了什么,成为社会各界不断提及并讨论的话题。作为一届全面展示生态文明的园艺盛会,青岛世园会对青岛的城市建设、城市品质提高、经济发展、精神文化建设等诸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启示。如何发挥青岛世园会的后继带动效应,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带动城区北部整体发展
对于青岛的城市发展进程来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南北差异。从筹办世园会开始,青岛市就把世园会看作是带动城区北部经济发展的一次契机。“早在筹办伊始,青岛世园会就围绕园区利用和区域开发两个层面做好后续利用规划。”青岛世园执委会秘书长李奉利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区域开发方面,为进一步扩大世园效应,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投入在园内、效益在园外”和“立足眼前建世园、着眼长远建新区”的战略思路,作出了规划建设世园生态新区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全市优化区域布局、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启动区和带动区,推动“一园一区”相互呼应、协调推进。
世园生态新区将延续世园会“让生活走进自然”的主题,着眼于对城市发展的拉动作用,按照“园、林、城、区”的战略时序展开。“园”,就是世园会园区,世园会之后,按照后续利用规划进行深度开发利用。
“林”,就是世园森林公园。贯通世园会园区和崂山华楼景区,定位为旅游休闲目的地,是继太平山中央公园、浮山森林公园之后的中心城区第三大山地休闲公园,面积约45平方公里。建设期为2013年至2016年。
“城”,就是世园新城。32平方公里的世园会控制区,定位为中心城区新型城市板块示范区,是继东部城区、浮山新区后的第三个成片开发区域。建设期为2012年至2020年。
“区”,就是世园生态新区。总面积194平方公里。新区将以绿色、低碳、和谐为发展主题,建设集安居、兴业、休闲三位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建设期为2012年至2025年。
山海之外又添旅游资源
在青岛市旅游局有关人士看来,青岛世园会的举办以及后续利用,将丰富青岛市的旅游资源。长期以来,青岛市的旅游格局集中在前沿一线及崂山风景区,旅游产品也以“山海”为主。每到旅游旺季,前海一线及崂山景区游客密集,不仅给交通带来巨大压力,也使得旅游对城市的拉动集中在南部城区。而青岛世园会的举办,青岛乃至整个山东的旅游产品都增加了世园会这一新的板块。通过承办世园会,将为青岛增加一处以园林艺术为主题的高端生态旅游景区,打造新的生态旅游中心和城市大花园,形成“南有奥帆中心、北有世园景区”的旅游新格局,增添新的城市旅游特色,促进全市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
青岛亮出城市新名片
据青岛世园执委会有关人士介绍,世园会开园以来,国际竹藤组织、瑞典、荷兰 、德国、法国、韩国、日本、美国等近 30个国际展园陆续举行开园仪式和文化周、文化日活动,法国布列塔尼风笛乐队、日本京都插花协会等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风情,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有效扩大了青岛世园会的影响力。同时,参展方代表团与青岛市政府及相关企业洽商,促成了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环保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事宜。
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岛世园会已成为一张新的城市名片。继2008年奥帆赛之后,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青岛,更好地提升了青岛的城市形象。
此外,作为青岛市区北部新崛起的发展板块,青岛市城乡建设委有关人士认为,青岛世园会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一种全新模式。“世园会的规划建设大大加速了园区及周边区域社区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周边社区居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完成了水电气暖路等配套设施从无到有的规划建设,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从农民到市民的嬗变。”这位人士认为,尤其是世园会园区将在闭幕后整体保留,打造一处以园林艺术为主题的城市大花园,为市民提供山清水秀休闲娱乐好去处,进一步惠及周边居民,加快提升周边区域的城市化水平。
同时,青岛世园会突出“山、海、城”浑然一体的城市特征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旋律,充分展现绿色、生态 、低碳的发展理念,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气息,为新时期美丽青岛建设提供了示范。
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据了解,志愿者是办好世园会的一支重要工作力量,是广大市民参与世园、奉献世园和共享世园的重要渠道,更是展示青岛文明城市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
在世园会的筹办过程中,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市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市民的素质、道德、公民意识、文化教养、文明程度等都获得提升,在世界面前树立起文明、开放、团结的人文环境。
世园会的举办也让市民得到实惠,便捷的基础设施,优美的城市环境,使广大市民心情愉悦,洋溢出一种巨大的幸福感,市民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提高,真正体现出宜居幸福城市的风采和魅力。 文/本报记者 马正拓 图/本报记者 张伟
责任编辑:李佳宁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