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小家顾“大家” 操劳21年把穷村变小康村
来源:大众网 2014-07-16 17:46:00
舍小家顾“大家” 操劳21年把穷村变小康村
——追记莱西市姜山镇大河头村原党支部书记耿式资
在耿式资(左一)的带领下,大河头村建起了经济区,带动了村民致富。(资料图)
大众网青岛7月16日讯(记者 高忠业)青岛市莱西市姜山镇大河头村,这个地处莱西、即墨、莱阳三市交界的农村社区,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穷、乱、脏,改头换面成为山东省“安全文明村庄”、山东省村镇建设“明星村”、青岛市“十佳文明村庄”;15家企业落户大河头村,近千名村民不用背井离乡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原党支部书记耿式资在21年的任期内的操劳、付出。而今,大河头村民风正、环境优,百姓安居乐业,入驻企业生产蒸蒸日上。但是受到村民爱戴的老支书耿式资,却因肝癌于去年7月20日永远地离开生他养他爱他的土地。
村容村貌
从“出门手提鞋”到“五纵六横”十一条大街
7月10日中午,77岁孙美江大娘正坐在村中的新建广场座椅上乘凉。广场上运动器材齐全,孩子们正在打秋千,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
孙美江在大河头村长大、成家,而今儿孙满堂。提起老支书耿式资,孙美江就打开了话匣子,她现在每月有110块钱的养老金,孩子们都在村里工厂上班。没有老支书,这些想都不敢想。
就拿村边广场所在地来说,这里以前是一个深达数米的废矿坑,而耿式资带领村干部和村民,用手和简易的工具把它填平、硬化,并栽种树木,安装健身器材,让村民在此休闲、娱乐,跳广场舞。
走在大河头村“五纵六横”的十一条大街上,一辆辆小轿车停在路边,大货车进进出出,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出现的“出门手提鞋、出村车骑人”的景象。
大河头村现任党支部书记耿守基与耿式资共事了近二十年。他回忆说,正是老支书带领大家开展义务劳动,一车车、一锨锨从一里外将几千方碎石沙土运回村,填平污水沟,垫高低洼处,修整出“五纵六横”十一条大街。
同时,大河头村通过开展上百次义务劳动竞赛,浆砌路边沟、铺筑门前砖,栽种树木花草,并安排专人打扫村里卫生。在2008年,大河头村在莱西市姜山镇率先实现了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五化”。
环境的改善加上村道德评议会的成立,使得大河头村村容村貌、村风民风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让村民受益,也营造了大河头村招商引资的软环境。
大河头村村中公园随处可见。
招商引资
与韩国老板金长寿的兄弟情
“我和耿书记相约等他退休了一起去旅游,一起养老,没想到……”虽然耿式资已去世近一年时间,但是青岛金大制革有限公司负责人金长寿谈起耿式资依然难掩悲痛,并数度落泪。
金长寿1999年来到大河头村考察建厂。用大河头村现任党支部书记耿守基的话说,大河头村位于莱西、即墨、莱阳三市交界处,当时位置偏僻,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不足,但是金长寿最终选择在大河头村建厂,而且一干就是15年,正是老支书与金长寿交心,为企业分忧解难的诚心打动了像金长寿这样的企业老板。
金长寿并不愿意多提2000年正月初五的那场火灾发生后,耿式资和全体村民对他的帮助,让他重新白手起家。但是这件事却让他与耿式资成为可以共患难的好弟兄。由于一开始企业没有建食堂,金长寿记不得有多少次和企业管理层一起到耿式资家里吃饭;在缺人手时,老支书号召100多名村民到工厂打工。
现在,金长寿已把大河头村当作他的第二故乡,并成为大河头村荣誉村民。企业的箱包产品打入日本和韩国市场,年销售收入近千万美元。
像金长寿这样在大河头村落户的企业目前有15家,涉及箱包加工、酿酒、加油服务等,不仅解决了大河头村近千人在家门口上班,而且为周边即墨、莱阳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就业岗位。
东奔西走
帮村民把滞销黄瓜卖出猪肉价
孙义云,这个种植了十余年大棚的农民忘不了耿式资和他一起到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卖黄瓜的情景。1996年,孙义云成为大河头村第一个种植大棚蔬菜的人。由于第一年种植黄瓜,又引进的是新品种,莱西当地乃至青岛的批发商并不认可,孙义云瞅着丰收的黄瓜一脸愁容。
耿式资听说后,二话没说,和孙义云一起,四处找卖家,最终在寿光打开了销路,并且黄瓜的批发价整整比青岛贵一倍,4元一斤的价格甚至超过了当时的猪肉价。
“黄瓜卖出了猪肉价。”消息不胫而走,大河头村大棚种植局面就此打开,蔬菜、瓜果等品种不一而足。
大河头村现任党支部书记耿守基为我们算了一笔账,现在经营一个大棚,农民每年的纯收入可达到3至5万元,村里的大棚数量已经有80余个,大棚种植已成为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去世前一天,耿式资仍在工作。
耿式资去世前一天的工作日记。
一心为公
他心里只有“大家”没有小家
“在我的记忆中,他从来没有在家里过过年。”现年34岁的耿建秀是耿式资的二女儿,她对父亲的记忆就是一个大忙人,一回到家就躺在沙发上或侧卧于床头。
太累了,这是包括老伴王云娥在内的家里人对耿式资的评价,也是耿式资回家后不经意间表露出的意思。但是到了第二天,他依然早早从家里出发去上班。
“我从前一直不理解我的父亲,怪他心里没有我们。”耿建秀谈起父亲一脸的歉意。由于村里的事太多、太杂,耿式资事无巨细,亲自过问,而对于家里的事全交给了老伴王云娥。
耿建秀回忆说,父亲当村支书的21年间,家里十余亩土地全部由母亲一人操持。记得有一年玉米丰收,母亲一直忙到晚上十一点半才回家,委屈的母亲那晚哭了一夜,第二天又擦干眼泪干活去了。
“母亲把她对父亲的爱藏在每天的唠叨中。”耿建秀说,现在她理解了父亲,也感谢父亲的言传身教留给她的精神财富,知道了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记者手记:典型就在你我身边
耿式资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农村基层干部,他二十一年如一日,全心全意投身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管理工作,为改善大河头村的村容村貌、村风村风而殚精竭虑,累倒在工作一线。
在大河头村的采访中,无论是农户家里,还是田间地头;无论是企业工厂,还是广场大街,随处都能感受到耿式资的影子以及人们对他的怀念。
在耿式资的办公室,台历永远地停在了2013年7月20日,而他一心为公的精神,却在大河头村干部中一直流传下去。
用莱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邹学新的话说,耿式资没有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正是他全身心地做好老百姓身边的小事,让老百姓从中受益,让老百姓从他身上看到了农村基层干部自身正、办事公。耿式资是一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践行者,也是一位人人可以学习的身边典型。
典型的意义在于它的可学习性和传承性,耿式资就是如此!
责任编辑:刘宇昕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