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青岛回忆:即墨麻片甜脆香 始于晚清(图)
来源:青岛晚报 作者: 2014-01-20 14:16:00
即墨麻片是晚晴时期即墨茶食店 “馥郁斋”的传统产品之一,呈浅黄色,厚度约1.5毫米,具有香、脆、甜等特点,在全省享有盛誉。以前,这种食品平时只有大户人家才能吃得起,普通老百姓在过年时才舍得买一点饱饱口福。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已不可同日而语,但不少“老青岛”还是喜欢“即墨麻片”这种口味。
从市区跑到即墨买麻片
说起麻片,不少市民曾在超市商场的货架上见过,但是这些几乎全都是机器生产的,真正的手工麻片由于规模小产量低,是很难登上商场超市的货架的。在即墨城区,有一家做手工麻片的店铺,店面虽然只有二三十平方米,但已是名声在外。昨天记者来到这家麻片店,一张用来做麻片的大案板已是空荡荡。店主孔祥林告诉记者,凌晨四五时他便开工,当天的麻片已经生产出来,而且已经卖出了大部分。
“麻片还有吗?”就在记者采访时,一名中年男子推门而入,并要孔祥林称些麻片给他。通过孔祥林的表情和言语,不难看出两人比较熟悉。“哎呀,我已经在他这里买了20多年的麻片了,可以说从一个‘小哥’慢慢买到了‘大叔’。 ”该中年男子笑着说他姓朱,是从青岛市区赶过来的,每次来即墨办理业务,他都会顺便买些麻片。 “从我家到这里,单趟差不多得有50公里,但是家里的老人就好这一口,有时家里的麻片吃完了,我就得专门跑一趟来买些回去。 ”朱先生说。
麻片里面蕴含岁月记忆
“家里的老人今年85岁了,我听说他小的时候就吃这个,但当时家里经济条件非常差,日子过得苦,老爷子也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到一点麻片,人到这个岁数了,习惯难改,一快过年了,在准备年货时他就问麻片买没买。对于他来说,麻片跟过年饺子一样重要。”朱先生说,他们一家以前在即墨生活,后来因为工作原因搬到了青岛市区,虽然已在市区生活了20余年,但是麻片一直在他家零食中占据主导地位。 “我认为,其实老人们吃的也不是麻片,而是一种岁月记忆,一种生活习惯。 ”朱先生补充道。在称了76元的麻片后,朱先生推门离开。
“他说的没错,现在愿意吃麻片的主要是老人和孩子,一次一个顾客过来买麻片,一进门就拿起一块麻片塞到嘴里,说自己纳闷这麻片到底有什么好吃的,不明白家里的老人为何会这么喜欢吃。其实麻片也没什么特别的味道,就是香脆甜,但是老人从小就吃,已经吃出了感情和习惯,这种感情和习惯是难以更改的。 ”孔祥林说。
单传工艺被列入“非遗”
即墨麻片出现于晚晴时期,始创于茶食店“馥郁斋”,当年是作为茶点食用的,没想到这种食品一出现便受到市场的欢迎。
上世纪70年代,孔祥林的父亲在即墨利民食品厂做面点工时,跟着“馥郁斋”的传承人陈敬武学会了这一手艺,后来即墨利民食品厂倒闭,孔祥林的父亲便在即墨古城区开了一家即墨麻片店,将这一特色食品保留下来。
孔祥林告诉记者,麻片的生产有20多道工序,其中配料最为关键,这也是即墨麻片的秘方。 “将来我会把这个秘方传给我的孩子,让他们好好珍惜这笔财富。 ”孔祥林说,秘方是不会外传的。
记者从即墨市非物质文化产业园了解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即墨麻片已经到了濒危边缘,手工即墨麻片的传承人只有几个,能否顺利传入下一代还不敢保证,为了保护这种传统工艺,即墨麻片工艺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记者 杨海涛)
http://news.qingdaonews.com/qingdao/2014-01/20/content_10239401.htm
责任编辑:徐丽丽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