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揭秘青岛“最牛”下水道:细节造就不老传说

来源:齐鲁网   作者:   2013-06-28 10:11:00

  

  记者探秘青岛“最牛下水道”,地下设计犹如宫殿。

  

  大水堵住来往车辆

  

  南京6月25日,市民在街头积水严重的路段艰难骑行。

  

  下水道内的鸭蛋型排水管。 

  青岛不淹的传奇:有条“最牛下水道” 

  华西都市报记者现场探访,超前规划和精准细节成为“不老的关键” 

  最近杭州、南京纷纷“看海”,可青岛一条百年前由德国设计建造的下水道依然在发挥作用。不淹的传奇背后,究竟是什么先进技术在发挥作用?“最牛下水道”究竟有多牛?华西都市报记者带您去一探究竟。 

  24日,一场大雨让杭州成为“东方威尼斯”;25日,暴雨如注而下,南京网友惊呼,又能“看海”了…… 

  “不管下多大的雨,积水从不会没过脚脖子”,青岛也因此被称为“最不怕淹的城市”。传奇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这个秘密,便是城市“良心”。在青岛城里,有一条100多年前德国人留下的地下排水系统,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它也被称为“最牛下水道”。 

  当摩天大楼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向天空延伸,不断拉高城市天际线时,向下挖掘的地下城,也要以同样的手笔来构建和完善。 

  设计独特蛋形下水道分流模式至今超前 

  25日中午,一场急雨噼噼啪啪地落在青岛栈桥附近的马路上,雨水不是迅速形成积水,而是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它们都去哪了? 

  当晚9点,在当地人的帮助下,华西都市报记者进入栈桥海边的一段德国造的下水道暗渠,寻找答案。 

  汹涌潮水刚刚退去,暗渠里一片漆黑。走进入口十米左右,一直很宽阔。青岛民间流传着一个说法,栈桥两侧的排雨口非常大,管道内可以开进解放牌汽车,记者现场探访,看来此说并非妄言。从出水口往里走了15米左右,出现两个岔口,不再有主出口那么大。左侧的分水口则更小,1米75高的记者进去,只得低着头。 

  沿着岔口走出50米,出现了一座地下“宫殿”:正前方的下水道呈现阶梯构造,一个6级台阶将下水道分成了两层,上下两条下水管的落差使流水出现“瀑布”景象。左右两侧还各有一条宽约一米的下水管。整个下水道节点的空间很宽阔。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一条下水道修得竟然像房子。 

  继续往前走,记者发现了一个蛋形下水道。在青岛市博物馆二楼,就有这样一段在城市管网改造中挖掘的蛋形管材作为文物在展出。管道高约80厘米、宽约40厘米,截面呈上宽下窄的鹅蛋形,下面较窄的部分贴上了瓷片。 

  对德建下水道颇有研究的青岛市前图书馆馆长鲁海说,这种上宽下窄的设计,不仅可以减少管道受力,还可以使雨水在流量较小的情况下保持较高流速,减少泥沙沉淀,减轻养护压力。贴上瓷片,为的是防腐蚀,以延长管道使用寿命。 

  “蛋形下水道只是一个亮点,其雨水分流的模式,即便在今天,国内很多城市也做不到这一点。”一名排水专业人士告诉记者。 

  青岛“最牛下水道”究竟先进在哪里?青岛市高新区排水工程处工程师安光说:“我国城市中普遍采用的是‘地下管网式’排水设施。而百年前德国人铺设的下水道带来的雨污分流模式,俨然已融为这座城市的一道风景。”

徐丽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