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渤海鱼类捕捞量下降 市场难寻本地海捕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2013-05-17 09:04:00
核心提示
半斤重的野生小黄花鱼,一条就能卖到二三百元,这在青岛近海捕捞的黄金时代——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几乎不可想象的,可随着海洋资源的枯竭,原本餐桌上常见海鲜,如今已经成了“奢侈品”,就算有钱也未必能有机会尝鲜。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与二三十年前相比,青岛的近海捕捞如同遭遇滑铁卢一般,迅速从高峰摔到了低谷,渔民们出海打不到足够多和个头大的野生海鲜,不得不将目光瞄向了经济价值低的各种小鱼。统计显示,黄渤海区域的捕捞鱼类量在1999年达到了330万余吨,而到了2009年,数据下降到了221万余吨,十年间下降了100多万吨,显示着大海不得不承认的“囊中羞涩”。
海鲜市场
已经难寻“本地海捕”
虽说“靠海吃海”,但近年来在市场上买到青岛近海捕捞的海货,越来越难了。
近日,记者在台东南山市场遇到市民彭先生,他正像往常一样前来挑选海鲜。“10年前市场上个大的加吉(鱼)、偏口(鱼)还不少,现在想吃点正宗的 ‘本地海捕’太难喽。”在市场的一个摊位前,彭先生稍一驻足,摊主就向他推销个头较大的黄花鱼,彭先生看了一眼就摇着头离开了,“一看就是养殖的,现在海里哪有这么大的!”
记者采访时发现,本地的、海捕的海鲜远远胜于外地的、养殖的。以对虾为例,注明“养殖”的每只不到10元,而海捕对虾价格要贵一倍,个头稍大的海捕螃蟹更是上百元,是养殖螃蟹价格的两三倍。
“市民消费能力增强与近海资源衰竭的矛盾,是捕捞海货价格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百分之七八十的海鲜从辽宁以及南方一些地方引进,不用说青岛,就是烟台、威海等地的货源也在逐年减少,所谓的‘本地货’有时就是摊主出售的噱头。”
一名鲅鱼商贩无奈地对记者说,“青岛这边货源太少了,能进到斤两足些的‘海捕’我就赶快囤到冷库,等到春节时再卖个好价钱。”
出海一趟收成很可怜
渔民刘兆公依然无限怀念上世纪90年代初近海捕捞的效益。“那是相当好,一网下去,不敢说鱼虾满满的,至少收获特别大,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准备回航,现在就很少见了。一两百斤的小黄鱼、虾虎,还有对虾,现在连想都不敢想。”经历过当年打鱼的盛况,刘兆公如今只能插科打诨似的打鱼,因为再怎么耗费时间和精力,海里也没东西。
记者跟随刘兆公出海打鱼的时候,海洋垃圾也让人十分吃惊,一网下去,鱼虾没几只,却网上来几个塑料袋和塑料瓶。在崂山区的港东码头,记者等到一艘靠岸的渔船。“今天打了不到10斤鱼,最长的也不到30厘米,幸亏打了一只螃蟹,不然这趟赔死了。”一名船老大告诉记者,现在海捕螃蟹一斤价格300元,他这只重6两的螃蟹就能卖200多元,出海一趟的油钱就是300元。“我和侄子从今天凌晨出海,这一趟就挣了个油钱回来。我们等于白出力了。”这名渔民告诉记者。
休渔前还要试试运气
“我们雇工一般分两种,按年结算或按月结算,有经验的老渔民是个宝,一年干4个月就能拿五六万元钱,这些人大多常年跟我们出海;另一种刚学徒的新手就按每月3000元结算工资,一般是临时雇用,忙的时候才找两个搭把手。”渔民孙学家说。
为什么不赚钱还要出海?“我们就是渔民,不打鱼还能天天在家闲着?现在年轻人中没几个愿意出海打鱼的。”孙学家说,即使明知道不赚钱,渔民也要出海,因为渔船需要“养”,不能长时间停靠在码头,那样风吹日晒容易坏。
如今很难吃到野生好鱼
在厨师这一行里干了40年,中华烹饪大师、青岛市烹饪协会常务理事王振才对青岛海鲜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从1973年开始,他就为青岛有着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而自豪。可如今王振才慢慢发现,青岛的海捕海鲜跟不上趟了,“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捕捞量就开始下降,同行们都说野生的大鱼越来越少,价钱不断攀升,到后来小餐馆里已经很难吃到野生的大鱼。”王振才说,青岛海鲜这40年里变化太大了,很多鱼只有在规模较大酒店里工作的厨师,才有机会烹饪野生的好海鲜,大黄花、小黄花、加吉鱼、对虾、老板鱼、黑头鱼、鲳鱼等种类,个头稍微大点的野生海鲜,都已经十分少见,有的能用人工养殖来替代,有的则只能靠海吃海。
“不光是把野生的大个头海鲜捞了上来,就连他们的子孙都已经成了盘中餐,不科学的捕捞让海里的宝贝断了代,东西少了自然就贵。”海港海鲜大酒店总经理刘辉刚说,为了能让顾客吃上原生态的海鲜,他把酒店开到了港东码头,甚至和不少渔民约定好,打捞上好海鲜直接送到店里来。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