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时政

青岛15个项目获国家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来源:青岛晚报   作者:   2013-06-18 13:57:00

  寒冬时节,无需供暖,只要一窗之隔,室内室外就有10℃以上的温差,污水在住宅小区内直接处理成中水送回住户用于冲厕,小区里的雨水被收集为绿化及景观用水……有一种建筑被称为“绿色建筑”,这样的建筑拥有诸多“绿色”品质:节能、节水、节材、健康、舒适等等。记者昨日从市城乡建委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了解到,按照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部署,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绿色建筑星级标识评审,目前我市已有15个建设项目获得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占全省所有绿色建筑项目的25%。 
  绿色建筑住着会更舒适 
  据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专家介绍,绿色建筑是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核心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精髓是因地制宜。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发展绿色建筑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绿色建筑带有强烈的多目标、多层次综合集成的性质,它的设计和建设涉及到许多专业,集合了规划、建筑、环境保护、能源、水处理、动植物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从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上看,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设计中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六个方面: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 
  除了对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的积极意义外,对于住户而言,绿色建筑最大的好处就是既节能省钱还舒服。由于使用了高科技的绿色建筑材料,住户住在绿色建筑里,即便没有供暖制冷设备,冬夏时节室内外温差也可保持在10℃以上。 
  15个项目获评“绿色”标识 
  201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住建部制定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指出,要把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握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切实推动城乡建设走上绿色、循环、低碳的科学发展轨道,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0年,按照住建部的部署,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绿色建筑星级标识评审,同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绿色资金奖励办法》。2011年,瑞源·名嘉汇项目获得国家绿色三星级评价标识, 
  《方案》提出: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自2014年起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截至目前,我市已有15个项目获得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占全省的1/4。其中,2011年开发建设的有李沧万达广场C1住宅项目和瑞源·名嘉汇两个项目,2012年开建的有青岛四季花城、青岛天泰城·美立方、青岛万科蓝山2.2期、青岛海湾天泰金融广场A地块、青岛海湾天泰金融广场B地块、青岛李沧万达广场购物中心等10个项目,今年开建的有福瀛·天麓湖工程、天泰·美家及青岛市国家质检中心基地二期工程3个项目。 
  青岛制定三年实施方案 
  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正在起草《青岛市绿色建筑行动三年实施方案》拟提出要求,自明年起,我市学校、医院等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和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将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根据《青岛市绿色建筑行动三年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市要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00万平方米,到2015年末,25%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150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在城镇新建建筑中的应用面积达到30%以上。完成住宅产业现代化示范项目10个。完成集中供热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65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400万平方米。创建中德生态园等3个以上绿色生态示范区,创建绿色生态示范社区3个以上。 
  同时,我市还将建立绿色生态区指标体系,在小城镇建设、旧城危旧房改造中,将其纳入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并落实到具体项目;大力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积极引导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住宅小区;积极推动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政策,研究完善建筑光伏发电上网政策,力争到2015年末,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150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在城镇新建建筑中的应用面积达到30%以上。(记者 张贝)

徐丽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