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粘土鱼磕记录20年变迁 数量有限有望申遗
来源:青岛早报 2014-08-21 09:03:00
早报讯木制鱼花榼子见多了,你见过粘土烧制出来的鱼花榼子吗?40年前,这种烧制榼子在河套及周边非常流行,一直沿用了20多年。如今,掌握这门手艺的只剩两三人,留下来的榼子更是罕见。昨天记者见到制作人之一河套大涧社区的李义琴,听他讲述烧制鱼花榼子的“前世今生”。
40年鱼榼子藏着老手艺
每逢过年过节,农村都习惯用榼子做馒头,其中最常用的就是鱼花榼子,不过,都是用木头雕刻而成的。昨天上午,在李义琴家中,记者第一次见到烧制的鱼花榼子。与普通木榼子相比,烧制的要重一点,大个的一斤半左右,小个的二三两。“这两个榼子已经用了40多年,现在还在用。”李义琴说。虽然使用了几十年,外边依然光鲜明亮,花纹也非常细致清晰。
李义琴今年60岁,上世纪70年代,他在村里开办的窑场干烧砖工。业余时间,几个工友便坐在一起,研究着搞出点花样来,烧制过花盆、筷子筒、烛台、香炉等。“那时候,村民做馒头都用木制榼子,好多人没钱买,互相之间借着用。”李义琴说,当时大伙就想何不试着烧制鱼花榼子?刚开始,烧出的东西不好看,而且容易烧裂,经过反复试验,他们果然烧出合格的鱼榼。
6道工序烧出合格榼子
“一个鱼花榼子看似简单,可制作工序却需要6道,一道工序没做好,整件作品也将作废。”李义琴说,首先是选土,土必须介于熟土和海泥之间的粘土,但凡土里掺杂着杂质,烧制的过程中就容易爆裂。其次是和泥,和泥的时候,要反复敲打,黏度必须要达到一定程度,否则烧出来的东西表面不光滑且易烧裂。再就是晾泥,这也很有讲究,软了亮度不够,太硬则不利于雕刻。
接下来就是雕刻、晾干和烧制了,刻好的作品大约晾三天的时间就可以进窑了。做好的模具放进窑里,经历一天一夜的烧制后,一件作品才算大功告成。制作过程中,雕刻也是比较难的一步,黏土不同于木头、石头,刻的时候必须一刀一下,而且下刀时的力度必须均匀,否则就废了。但是只要雕刻出一件来,后面的就容易了。
烧制鱼榼流行20多年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木制榼子显得越来越便宜,加上村里窑场关门,烧制鱼花榼子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最多的时候,光我家里就有上百个。”李义琴说,后来因为搬家,中途丢了一大半,还有好多被乡邻借去没有送还,如今保留下来的只有两个,算是给自己留个纪念。
“这种烧制鱼榼在当地使用时间比较长,是一种民间手艺,见证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历史。”河套街道办工作人员说,下一步会考虑收集整理并记入档案,今后条件成熟有望申请非遗。(记者 王涛)
责任编辑:刘宇昕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