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艘水下考古船月底将抵靠青岛母港(图)
来源:青岛晚报 2014-07-21 09:00:00
据国家文物局网站透露,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 “中国考古01”,近日已经在重庆万州至云阳长江航段进行了航行试验,预计7月底可抵达青岛母港。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青岛市文物局相关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证实,预计月底,青岛市民就可以一睹这艘船的风采。
考古船本月抵达青岛
据国家文物局网站介绍,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由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制造。该船建成后为950吨级,全长56米,宽10.8米,型深4.8米,吃水2.6米,航速12节,核定载人30名。这艘考古船将用于我国沿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承担水下文化遗产的普查、专项调查及小型发掘工作。在重庆结束试航后,将从万州被拖带至南京补给,在经上海自航至青岛的阶段将进行日用淡水系统效用试验、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及防海生物装置试验、减摇水舱系统试验等。
青岛市文物局文物处处长、中国水下考古专家邱玉胜告诉记者,根据之前接到的消息,“中国考古01”船原计划于7月25日前后抵达青岛,但目前来看可能会有所推迟。“现在船估计马上要进海了,在南京补给之后,将从上海航行至青岛,也是进行海上试航的过程,目前船舶还没有交付给国家文物局,海试出现问题,将随时进行调整。”邱玉胜说。据了解,“中国考古01”船交付后的日常管理将由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负责。邱玉胜还告诉记者,因为这艘船在设计时还考虑了宣传水下考古的作用,未来如果有合适的项目,将有可能在船上举办展览活动。
水下考古告别租渔船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水下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建立了专门机构和相关专业。但在工作中一直没有专用船舶,基本以租用渔船和借用其他单位船舶为主。“有了自己的船,我们太高兴了。之前科考都是租用渔船进行简单改装,或者借用其他单位的船舶,安全不能保证。每次要出远海,遇到风浪渔船晃得厉害,我们都很担心。这艘船大,适航能力也强,能够全天候工作,船上还有科学家和工作人员居住的地方,出远海不用当天返航。之前在一些条件好的城市还好,很多时候,都只能租渔民的房子住。 ”邱玉胜说。
除此之外,该考古船将通过配备的各种物探手段,发现、确认和定位水下文物遗存。“这艘船上会有出水文物保护实验室和潜水工作室等。发现的文物能够第一时间进行现场处理,空间也更大。对于文物的临时处理和现场保护非常重要。 ”邱玉胜告诉记者。
安家青岛“近水楼台”
作为我国第一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母港为何会花落青岛呢?根据邱玉胜分析,这与青岛市与国家文物局的良好合作,以及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技术保障支持是分不开的。今年1月份,国家文物局与青岛市政府签署协议,双方将共建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据悉,北海基地计划在2015年建成,北海基地建成后将统筹黄渤海域以及东海部分海域的水下考古工作。 “中国考古01”船,也将暂时由北海分局代管。据邱玉胜介绍,它抵达青岛后停靠的码头,很有可能就是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使用的团岛科学码头。
“虽然这艘船是国家文物局的船,要承担全国的水下文物考古工作。但青岛成为母港,还是会有‘近水楼台’的便利,未来‘茜茜公主’号打捞的条件成熟,我们也肯定会向国家文物局提出申请,使用‘中国考古01’船开展相关工作。除此之外,考虑到该船的宣传功能,青岛市民也将有机会进入考古船内部,近距离了解中国的水下考古。 ”邱玉胜介绍说。(记者 马晓婷)
责任编辑:刘宇昕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