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务卿克里履新后首度访华 朝鲜议题料成焦点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2013-04-13 08:58:00
当地时间2月6日,美国华盛顿,新任国务卿约翰·克里宣誓就职,副总统拜登出席了就职仪式。
中新网4月13日电 (阚枫)今日起,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将展开其履新后的首次访华。克里此次访华,延续了中美两国完成政府换届后,高层密集接触的态势。外界分析称,克里此次访华,中国领导人也将予以会见,而朝鲜半岛局势料将成为此次中美高层会晤的焦点议题。
克里履新后首次访华 换届后中美高层交往频繁
克里今天开始的中国之行,是应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的邀请成行,这也是其就任美国国务卿之后的首次访华。根据中国外交部此前发布的消息,克里此次访华的时间是4月13日至14日,访华期间,双方将就中美关系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中国领导人也将予以会见。
曾参选过美国总统的克里,对于中国民众来说,其实并不陌生,他在长期的政治生涯中多次访华,曾与中国几代领导人会面。但是,与以往不同,在中美两国完成领导层换届之后,此次克里以新任美国国务卿身份访华,国际舆论更关注这位美国政坛的“知华派”如何处理新时期的中美关系。
“中国两会结束之后,美国高层希望与中国新领导层多接触,克里此次访华,其实也是中美两国政府换届后,高层交往频繁的一个代表。”对于克里此次访华,长期研究中美关系的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这样解读。
正如专家分析,中国两会之后,美国高官可谓“排队访华”。在克里来华之前,今年3月美国新财长雅各布·卢访华,在克里访华后不久,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本月稍后即将访华。而在5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隆也将访华。
李海东表示,换届之后,虽然中美关系的继承性大于变动性,但是两国新领导层在处理中美关系时还需磨合,高层间的频繁交往,有利于中美之间增强互信、增加互惠、减少猜疑和误判,这种常态化的交往,有助于中美关系向着互惠互信的新型大国关系发展。
访华议题广泛 朝鲜半岛局势或为核心
在国际舆论的分析中,经贸合作、网络安全、东海南海问题,这些都将是克里此次访华可能涉及的议题,但在朝鲜半岛局势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东北亚安全和朝鲜半岛局势料将成为本次中美高层会晤的核心议题。
“中美之间需要沟通的议题非常多,但是作为国务卿访华,克里此次应该会将会谈的重点放在外交领域,除了换届之后的中美关系,在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的背景下,朝鲜议题显然是重中之重。”李海东分析。
其实,在克里启程访华之前,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就已表示,访华期间,朝鲜将是克里与中方讨论的核心议题。
中国外交部4月9日发布克里访华的消息时,并未透露克里访华是否会谈到朝鲜半岛局势,但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中方愿同美方一道,“管控好分歧与敏感问题”。
李海东表示,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如果失控,这一地区危机极有可能向区域外扩散,中美两国的利益都会涉及,此时中美高层接触,就半岛局势沟通十分必要。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看来,中美高层这次在谈及朝鲜议题时,双方会交换彼此对于当前局势的判断。“美国会说服中国向朝鲜方面施加压力,中方也会向美方传达,在当前半岛局势紧张的情况下,美国及其盟国应行动谨慎,举止恰当,避免局势失控。”
新国务卿首次访亚 美亚太战略走向引关注
在来华访问之前,4月12日,克里对韩国进行了访问,而结束访华之后他还将访问日本,此次东亚三国之行也是克里履新后首次访问亚洲。
今年年初,克里出任国务卿前,曾对美国不断加强在亚太地区军事力量的必要性有所质疑。作为奥巴马第二任期的首席外交官,克里的这些表述也让舆论关注,美国亚太外交战略是否将延续前任国务卿希拉里主导下的“重心转移”。
时殷弘分析,关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克里的一些质疑并没有涉及战略的核心,就任国务卿后,作为奥巴马政府的外交官,他还是会执行总统的外交政策。
李海东也认为,奥巴马在第二任期会进一步夯实“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内容,但是在对这一战略的理解上,希拉里过于强调安全和军事层面的内容,克里更为关切经济和贸易方面。“对于地区和平稳定发展来说,强调经济,总比强调军事,更有积极意义。”
在美国调整其亚太战略的大背景下,克里对于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思路其实已有阐释。在今年1月24日美国参议院举行的新一任国务卿提名听证会上,克里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而非敌手,并公开反对在亚太增加驻军以免造成“围堵中国”的印象。
舆论分析,相比希拉里的强硬作风,克里温和的姿态与一贯的务实作风,以及其对于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理解,或为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带来有利有影响。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