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多哈气候大会开幕 专家称缩小三大差距是关键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   2012-11-28 08:24: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原标题:多哈气候变化大会拉开帷幕 专家认为如何缩小三大差距是关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八次缔约方会议和《京都议定书》第八次缔约方会议26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正式开幕,由于今年是《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结束,讨论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德班平台”开启的关键时间节点,因此多哈会议被认为将在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
  本次多哈气候变化大会的主要议题是争取完成关于《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并进一步落实坎昆会议和德班会议成果。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气候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海滨教授认为,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做出具体安排以及如何缩小三大差距是会议的重中之重。“第一个差距就是履约的差距,主要是指《京都议定书》下发达国家履约的表现不好,这样的话就影响到全球实现两度温控目标的实现;第二个差距就是财政目标的一个差距,这个差距具体是指在长期合作行动这个谈判当中,发达国家所做的资金支持的承诺过低,与发展中国家减缓的需求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差距;第三个差距就是减排目标的差距,这主要是指在德班的平台的谈判当中,目前各国所做的减排的承诺过低,难以实现全球两度温控的这个目标。这中间也存在一个比较明显的差距。所以,这次谈判的关注点,我们觉得很重要就是看这三大差距如何缩小,能不能缩小。”
  三个差距中,有两个都与发达国家密切相关。有迹象表明,发达国家参与国际气候合作的政治意愿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削弱和下降,这已成为多哈会议的最大障碍,张海滨认为这其中的原因与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密不可分。“当然这个原因也挺多。比方说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使发达国家发挥领导作用也好,强化减排力度也好,确实面临一些现实的困难。另外一个客观的原因就是现在的国际格局跟过去相比也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比方说发展中国家群体性的崛起,这也使发达国家有一种失落感和一种焦虑感,那么这些因素要综合在一起就使发达国家比过去更不愿意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这种减排的责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已快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刚刚结束的中共十八大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而论。张海滨表示,继续推进国际气候谈判有利于实现中国的这一长远战略,中国将会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我认为中国还会继续像过去一样,越来越积极地参与这个谈判,因为国际气候谈判如果能够达成协议,是符合中国的国家发展的长远战略的。特别是刚刚结束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如果能够达成一个有效的协议,这个实际上对推进我们美丽中国的建设是有利的,是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的。所以从国际关系的理论出发,从国家利益的视角出发,中国是真心诚意想推进这个谈判进程,所以我们会扮演一个更加积极的角色,推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一步缩小双方的分歧。”
  持续多年的气候谈判是一个解决分歧和矛盾的过程,中国一直坚持“双轨制”的谈判立场,要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承担责任,张海滨认为,多哈会议任务艰巨,对谈判要有足够的耐心。下一步的推进方式就是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充分承担主要的谈判责任,加大各自的减排力度,为其他国家做好榜样。“就是不要去问别人能为这个谈判做什么,而多一点问我们自己能为这个谈判做什么贡献。这样最主要的谈判方在国内能够加大减排的力度,为世界做一个表率。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不能指望通过谈判对其他谈判方施加强大的压力,然后逼迫对方能够接受他们不愿意接受的这种指标和承诺的目标。我觉得现在可能要更多的要去问每一个谈判方我们自己做了什么。然后通过国内的这个减排行动和减排目标的制定,为其他国家能够做好一个榜样。这样,大家都互相地学习。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未来比较现实的可行的一种方法。”
  近年来,气候变化给全球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随着“桑迪”飓风等极端气候现象频发,中国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意识到气候变化是事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范先生退休前从事环保工作,这次的多哈会议同样引起了他的关注,他认为,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应该节能减排。我们空气当中碳的含量是一年比一年高,空气当中碳的含量越高,那么地球的温度也就越高。地球的温度一高了以后,老百姓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就感觉最近一些特别特殊的一些天气越来越多,所以这个减排应该是放到很重要的位置上。”(记者蔺博、王洹星、实习记者王芳)

吴立州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