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刷新多个历史之最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2013-04-10 08:19:00
陕西神木石峁城址外城东门址
河北内丘邢窑遗址遗迹局部
江苏泗洪顺山集新石器时代遗址二期遗存的陶器
重庆渝中区老鼓楼衙署遗址出土的“縣”字木印模
河南栾川孙家洞旧石器遗址出土的古人类牙齿化石
昨日,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河南栾川孙家洞旧石器遗址等考古发现从25项入围项目中脱颖而出,不少历史之“最”被再次刷新。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点评:“去年绝对算得上考古界的‘大年’,参评项目整体水平比较高。入围项目的覆盖范围广,不仅从时间上涵盖了旧石器时代到明清,地域上也涉及了从文明发源地到边疆地区。”
入围项目分布14个省市
与往年考古项目扎堆儿文物大省不同,今年入围的25个项目相对均匀地分布在14个省市,地域分布上涵盖了从文明发源的中原地区到边远、边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入围项目最多的省市依次为河南,5项入围;河北、陕西,各3项入围;山东、浙江和甘肃分别有2项入围;其余8省市均各有1个项目入围。
最终上榜的10个项目分别出自不同省市。其中包括河南栾川孙家洞旧石器遗址、江苏泗洪顺山集新石器时代遗址、四川金川刘家寨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新疆温泉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山东定陶灵圣湖汉墓、河北内丘邢窑遗址、内蒙古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重庆渝中区老鼓楼衙署遗址和贵州遵义海龙囤遗址。
几乎每个项目都创了新纪录。比如,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系目前国内所见规模最大的龙山时期至夏阶段城址。在已发现的汉代“黄肠题凑”形制墓葬中,山东定陶灵圣湖汉墓葬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好。
入围项目涵盖“上下五千年”
“本次评选,更多地综合考虑了平衡原则和保护原则。”童明康在公布十大考古项目的现场说:“要让各个时代和不同地域都有典型代表项目。”
参照入围名单,参选项目时间上覆盖了“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最早的项目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比如河南栾川孙家洞旧石器遗址,历史可以追溯到中更新世时期。这是第四纪冰川更新世中间的一个时期,距今至少数百万年。辽宁沈阳汗王宫遗址则是明末清初的遗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一些重大考古遗址受到威胁,而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相当于为文物和遗址加了一层“保护罩”。国家文物局统计,此前公布的历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共评选出的220个项目,都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其中约100个项目已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动发掘项目比重增多
参加此次评选活动的考古项目,是国家文物局从2012年全国900多个考古新发现中遴选出来的。与往年不同,除了大型基本建设工程中的发掘项目外,以解决学术课题为目的的主动发掘项目比重增多。新疆温泉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甘肃甘谷毛家坪遗址、河南荥阳官庄西周城址、甘肃肃北马鬃山汉代玉矿遗址、西藏阿里噶尔县故如甲木墓地及“穹窿银城”等项目,均是多家科研机构多学科合作的成果。
在文化类型上,入围项目既包括史前聚落、洞穴遗址、城址、贵族墓地、窑址、玉矿遗址、佛寺遗址、宫阙建筑等各个时代的多个遗址类型,同时也有佛教造像埋藏坑、桥梁、粮仓、衙署遗址、土司城堡等罕见的遗址新类型。
延伸阅读
重见天日的“旧闻”
如果单阅读入围的25个考古项目名单,大多数人会感到陌生晦涩。但是如果仔细寻找,这些考古项目中悄悄透露了不少“历史名人”的行迹。
“北京人”的“邻居”
河南栾川孙家洞遗址发现了中更新世时期古人类化石,这也是河南境内首次在洞穴中发现中更新世直立人(猿人)化石,为东亚地区人类起源及演化研究提供了一批重要新材料。
出土文物中,6颗古人类牙齿格外引人关注,其中有1枚前臼齿、4枚臼齿和1枚门齿。前臼齿和臼齿尚未完成发育,其中2枚牙胚仍在牙床中没有萌出,3枚已经萌出,牙根尚未完全形成,牙冠仅轻微磨损。前臼齿和臼齿咬合面结构复杂,区别于现代人和晚期智人,具有原始性。专家给出的结论是,这属于未成年个体或幼年个体,与北京周口店直立人“北京人”年份相近。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表示,虽然中更新世直立人阶段的化石在中国、世界各地均有所发现,如北京人化石,但很多时段、很多区域仍留有空白。孙家洞遗址的发现不仅填补了中原地区的空白,而且有望使人类链条变得更加完整。
不仅如此,该遗址还出土了大量动物化石,有动物的肢骨、牙齿和角等。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的资料显示,该遗址位于秦岭以南、淮河以北,地理位置独特,处于中国自然地理南北分界线上,是气候和自然环境的过渡带,该区域是人类迁徙演化和动物群交流的通道,对于研究过渡区域动物群面貌、动物地理区系演化、古环境变迁和南北古人类文化的交流有重要作用。
努尔哈赤的“故居”
2012年5月,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出一组明末清初的建筑址。建筑基址和出土遗物的年代、规格,建筑基址的位置、布局,与《盛京城阙图》中的“太祖居住之宫”吻合。至此,一度被怀疑并不存在的汗王宫重见天日。这里说的汗王,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君主的办公、生活均在皇宫或者王宫内完成。而努尔哈赤掌权之初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他的“宫”与“殿”是分离的,他在沈阳故宫里办公,却住在汗王宫,这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很独特的形式。汗王宫,就是这位天骄迁都沈阳后的寝宫。
鉴于汗王宫的重大价值,沈阳市政府决定开辟2000平方米的“汗王宫殿遗址广场”,借鉴雅典新卫城博物馆的保护展示理念,采用玻璃走廊,打造成沈阳标志性的文物景观工程。
疑似哀帝父亲的墓葬
山东定陶灵圣湖汉墓墓室结构南北对称。外围的黄肠木20994根,长1.15米。各侧室壁皆为黄肠木垒砌,长约70厘米,共12006根。回廊内、中室四周也由长约1.15米的黄肠木叠垒,共2412根。黄肠木基本都是三根薄枋木穿榫连接成一组,椁室顶部及底部各垒砌5层宽窄不均、厚30-40厘米的枋木。木材总量约2200余立方米,木质保存较好。在已发现的汉代“黄肠题凑”形制墓葬中,这座汉墓葬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好,时代大致明确为西汉晚期,是“黄肠题凑”葬制发展到最为成熟的晚期阶段的典型代表。
其复杂的墓葬结构、考究的建筑都反映出墓主人身份至少属于王一级,但其规格又明显高于以往发现的同时期的汉代诸侯王墓。有专家推测,墓主人极有可能是第一代定陶王刘康。他是汉哀帝的父亲。“断袖之癖”的典故就是源于这位皇帝。
考古学家刘庆柱曾表示,在国家不允许发掘帝陵的背景下,该墓很可能成为研究西汉帝王陵的惟一对象。
隋炀帝的“仓库”
黎阳仓是隋唐时期的重要国仓之一,被誉为“天下名仓”。史料记载,黎阳仓始置于隋文帝开皇三年,随着南北大运河的开通,这里成为了隋炀帝经略东北边疆的后方物资供给基地。同时,这里也是隋末瓦岗起义军从失败走向强盛的转折地。北宋时期,这里也曾设立了官仓。
2011年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浚县文物旅游局合作,对黎阳仓遗址进行了调查与勘探,初步确认黎阳仓先后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地下储粮时期,仓城等建于隋初,废弃时间大约是唐代中期。第二个阶段为地上仓储时期,库房建于北宋早中期,废弃时间约在北宋晚期。
值得一提的是,黎阳仓遗址的考古发现为中国大运河“申遗”提供了隋代永济渠开凿和利用的珍贵实物证据,为研究中国古代官仓的建设和储粮技术发展增添了新的考古资料。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