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125年4月5日 星期六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鉴宝

板桥镇北宋建筑群露真容

来源:半岛都市报   作者:   2009-09-30 09:13: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遗址同时发掘出龙泉窑瓷器以及两具北宋时期的尸骨

 

 


板桥镇遗址西侧的北宋建筑群露出真容。 

遗址南侧发现的北宋尸骨。 

北宋建筑群发现的青砖走廊。

    9月27日,胶州市板桥镇遗址考古发掘继续进行,因工地现场东侧“扰乱层”土层没有被清理掉,考古人员转而清理附近的土层,出土了龙泉窑珍贵瓷器等文物 。考古发掘人员同时开始集中精力对工地西侧的北宋建筑群遗址进行清理,此处的建筑群逐渐露出真容,整个建筑系统非常完美。在清理南侧的北宋时期文化土层时,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两具保存较为完整的尸骨。

    灰坑内发现两具北宋尸骨

    27日下午,考古发掘人员在遗址南侧的北宋时期文化土层清理时,突然发现了骨头,发掘人员立即对周围的土层进行清理,发现这里是一个直径只有70厘米左右的灰坑,灰坑内有两具保存基本完好的尸骨,尸骨中间还发现了一枚北宋时期的铜钱,由此可以断定这两具尸骨应属北宋时期。考古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清理北宋时期的文化土层时,还发现了多处建筑物附近都有火烧过的痕迹,而且面积非常大。

    现场考古专家告诉记者,从整个灰坑的形状来看,并不是当时专门掩埋死人的地方,而是人死后被直接扔进了坑内。从尸骨中的牙齿看,被埋的两人应为成年人。这两具尸骨怎么会出现在灰坑内?现场的考古专家分析,在北宋时期,这里可能经常发生战争,战死的人被直接扔进了灰坑,这里还有建筑物被烧等现象,证明了板桥镇曾经发生战乱的说法。

    北宋时期建筑群初露真容

    因前段时间考古发掘工作进展速度比较快,发现的北宋时期建筑群在清理上进展稍慢。当天下午,考古发掘人员趁着工地东侧的“扰乱层”土层没有清理掉的间隙,集中精力对这些建筑群进行了清理。

    考古专家告诉记者,经过丈量,位于工地最西侧的工地上清理出了40米长、16米宽的房屋建筑结构,而且位于此处建筑群东侧也发现了同样类型的建筑结构。两处建筑中间的空地约有20米宽,空地上还发现了一眼水井和一个熔炉,地下紧密连接着排水设施。考古发掘人员在清理时,发现遗留下来的青砖墙面非常多,而且还有不少进入房间的台阶等建筑附属物。记者看到被清理出来的一处用青砖铺设的走廊非常精致,青砖侧立着采取棱形铺设,形成的花纹非常漂亮。

    现场的考古发掘人员告诉记者,从此处出土的相关文物和整个房子的建筑风格来看,此处的北宋建筑群为公共建筑,很可能是当时的板桥镇官员和官府所在地。

    本版文/图 记者 黄超

    龙泉窑瓷碗出土

    在工地南侧的北宋时期文化土层,考古发掘人员在清理土层时发现一个青色的平底瓷碗,这个小瓷碗外面采用雕花工艺,图案为莲花瓣,而且瓷器的胎质和色釉都非常精致,可以说是个上等瓷器,经初步判断为龙泉窑烧制的珍贵瓷器。现场专家告诉记者,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因其主要产区在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

    茶杯垫光滑发亮

    在工地南侧,考古发掘人员在泥土中清理出了一个石制的圆形茶杯垫子。考古发掘人员将上面的泥土清洗掉后发现,这个圆形的石制茶杯垫子打磨得非常光滑,闪着亮光。据介绍,这个茶杯垫子是北宋时期的器物,全部采用人工打磨,制作工艺很复杂,垫子的主人应该是个很有身份的人。



戚迎辉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