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125年4月5日 星期六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鉴宝

陈逸飞工作室连换新主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林明杰   2009-07-30 14:27: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日前,泰康路田子坊的陈逸飞摄影工作室改换门庭,成了重彩画家、剪纸艺术家李守白创作和销售其作品的工作室。李守白的创作题材以老上海弄堂为主,与陈逸飞的“海上旧梦”相近,却是两样滋味。

陈逸飞工作室而今改换门庭

 

    人去楼空房转租

    陈逸飞在田子坊拥有画室、陶瓷工作室、雕塑工作室、摄影工作室等多处。他去世后,租期未满,由其家属继承,现在多半转租给别人了。去年,临街的陈逸飞雕塑工作室开出了“逸飞画廊”,开张热闹,令人颇多期待,但估计生意难做,如今也转租他人,改成卖摄影作品了。其他的工作室还有改为卖陶瓷、服饰店铺的。只剩下一个工作室,陈列了陈逸飞的一些遗物。

陈逸飞曾为雁荡路改造提供方案

    曾是园区带头人

    陈逸飞是田子坊艺术创意园区的开创者。当年,他曾邀请记者一同去泰康路察看一处旧厂房,当场决定租下作为画室。这是陈逸飞在泰康路的第一个工作室。后来他把画室楼上难以为继的公共浴室租了下来,于是,楼上成了画室,下面则安装了瓷窑,创作陶瓷和雕塑。以后,他又租下了几个老厂房,有的是因为破产企业负责人找到陈逸飞,希望他租下厂房以帮助解决职工医药费等困难;有的是因为原来租户的生意让陈逸飞感到“有碍田子坊艺术园区的美观”,于是把它租下进行改造。随着陈逸飞的入驻,许多艺术家纷纷跟进,最终有了成为今天上海一景的“田子坊”。 

陈逸飞环境艺术公司创作的日晷雕塑矗立在浦东世纪大道上

    文化品牌盼传承

    有关方面和各界人士在陈逸飞去世后曾多次讨论过如何保护田子坊的陈逸飞工作室,并开发其文化价值。也有呼吁在此建立陈逸飞纪念馆。如今,这些工作室一个个换了新主,让不少人唏嘘不已。陈逸飞生前以其非凡的才华和激情,实践着他“大视觉艺术”的理念,除了他的绘画艺术,还开拓了影视、服饰、模特、雕塑、陶瓷、环境艺术、摄影、艺术杂志等领域,其逸飞品牌风靡一时。陈逸飞遽然离世后,人们寄希望有人能继承、弘扬陈逸飞开拓的艺术产业和文化品牌,但愿望是美好的,实际操作又谈何容易。这些文化产业,不仅需要创办者具有艺术才华、个人魅力和激情,还需要经营管理的专业才能。陈逸飞去世前也意识到在服饰等某些产业的运作上,自己还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能力,试图与这方面的能人合作。

    陈逸飞是改革开放后上海这座城市视觉艺术和时尚文化领域的标志性人物,他曾锲而不舍地推动“让上海变得更美”。这种精神以及他创下的艺术作品、文化品牌和产业,都是上海难能可贵的财富。若任由其自生自灭,无疑暴殄天物,实在可惜了!(记者 林明杰)

王晓东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