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油画家冯法祀先生辞世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冯秋红 2009-07-21 16:28:00
费三元
冯法祀
著名油画家、艺术教育家冯法祀教授于7月16日晚因突发性大面积心悸梗塞在北京辞世,享年九十五岁。其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2日上午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徐悲鸿的大弟子
冯法祀1914年生,安徽庐江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顾问、徐悲鸿国际艺术研究会名誉主席,徐悲鸿艺术学院首席顾问。他是徐悲鸿的大弟子,1946年又随徐悲鸿先生到北平,参加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创办工作。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建立,被聘为教授、首任绘画系系主任,兼任油画系主任。他始终遵循年青时代就已确立的“为人生而艺术”的艺术信念。曾创作了《雁荡山》、《捉虱子》、《演剧队的晨会》、《南京大屠杀》(合作)、《苏州耦园》、《长白山天池》、《西双版纳少女》、《吕霞光夫人像》、《暖冬》、《岁月》等一大批充满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其中,尤以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巨幅油画《刘胡兰就义》最为著名。冯法祀的艺术理念中可以看到浓重的“前苏联烙印”。
油画《刘胡兰就义》
与南京有不解之缘
在当代中国油画界,冯法祀先生可谓是一位德高望重、技艺超群的老前辈。2006年11月,他曾赴南京举办“冯法祀油画回顾展”。南京与冯法祀先生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可以说,南京是冯法祀先生的第二故乡,因为他的求学之路是从这儿开始的。1933年他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受业于徐悲鸿、颜文梁、吕斯百、潘玉良等大师门下。1937年中央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正因为对南京的深情,他后来又曾创作了以南京为题材的《阅江揽胜》等作品,《阅江揽胜》有表现主义的用笔,又有印象派的光色,画面富有激情、清澈明亮,充满光感。
作品收藏日趋升温
冯法祀老先生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上也少有亮相,2006年,他的一幅创作于1950年的《红军过夹金山》在北京上拍,拍出了71.5万的高价。南京的四方当代美术馆曾为冯法祀办画展并收藏有其数幅风景画。该馆馆长李小山昨日(7月20日)接受记者采访称,作为“红色画家”,冯法祀有数件作品,如《反饥饿》、《捉虱子》等,是现当代美术史里都会提到的,“应该说,他不是普通画家,但也不能夸大,他的市场最终是跟着学术走的。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