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即墨频道 > 即墨要闻

即墨谱牒研究会六年坚守 义务助人修谱寻根

来源:大众网   作者:刘鹏   2017-04-13 19:20:00

关键词:

即墨谱牒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孙鹏认真工作

大众网即墨413日讯记者 刘鹏)目前,随着传统文化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全国各地掀起一阵修谱热潮。即墨市谱牒研究会自20118月成立以来,已应邀指导30多个姓氏修谱,六年里,他们不计回报,仅凭着对谱牒文化的热爱,以高水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了大家的高度赞誉。

银发老人助力谱牒文化

411日上午,记者来到即墨谱牒研究会发现,研究会会员绝大多数是年过半百的老人,常驻工作人员7位,平均年龄71岁。谱牒研究会的常务副会长孙鹏,今年已经85岁高龄,是研究会年龄最大的成员。虽然一头银发但他依旧对工作满怀热情,每天都坐公交车“上下班”。

孙鹏告诉记者,他研究地方史已有40年,即墨的边边角角他都走过看过,对地方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都有研究。即墨谱牒研究会是由一群对历史感兴趣的群众自发形成的一个民间机构,“没有编辑部,我们自己写、编、校《即墨谱牒》期刊”,并与史志办合作帮助群众寻根问祖。

“咱们研究会的每个人都是因为着迷于谱牒文化,才会投身于这项工作中来。”孙鹏说。67岁的焦升志退休后,经常到谱牒研究会来,慢慢的迷上了谱牒文化。为了校对族谱,60多岁的他硬是对着电脑学会了打字。57岁的李敬祥,退居二线后,有拒绝了其它公司的高薪聘请,一心投入到谱牒文化的研究中。

修新谱立新家风

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家族之前的最后一次修谱都在六七十年前,甚至更早。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中断后,老百姓的价值观、生活习惯等都发生了很大改变,于是,修谱续宗就成了一项重要工作。

“以前各族族谱不规范,还有的残缺无章,有些内容和现代观点不相符。”孙鹏说,广泛征集谱牒资料才能打好研究会的基础,为此即墨谱牒研究会利用交换、购买、复印和接受捐赠等方式,广泛征集谱牒资料,不断加大族谱资料的搜集力度,将散存于民间的大量谱牒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挖掘、整理和收集保护,写成范例,为研究即墨的传统民间文化,搞好谱牒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即墨周、黄、蓝、杨、郭、江、范、孙八大家族,其中已有六大家族的族谱已经续修完成,留给后人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通过新修族谱,可以修出新家风族风,修出亲情和谐,修出富裕共享。”孙鹏说,崂山区江家土寨的即墨江氏族人,通过修谱联系上迁居临沂沂水县诸葛镇的一支,除了让他们入谱归祖外,还帮助他们建起了花生炼油厂,并帮助销售,使他们的经济收入有了明显改变,相互之间的感情也愈加浓厚。

寻根问祖助迁外老乡归宗

即墨谱牒研究会,再为即墨各姓族谱的创修、续修提供咨询和指导的同时,也致力研究不同时期即墨人口的变动和迁徙史,并为国内外人士来即墨寻根问祖提供资料、给予协助。

“中国奥运第一人”之称的刘长春,其后人在2011年来即墨寻根。 “大连的刘运章先生打来电话,说他与中国最早参加奥运会的刘长春是一家,刘长春的高祖在清乾隆中期由即墨刘家庄徙居大连,是山东即墨刘姓家族的一支,但不知具体所在村庄与宗族谱系。”孙鹏说,他们查询了谱牒研究会收藏的城阳流亭、莱西埠子、即墨南山东、刘家庄、张家西城、刘家后戈庄等十余种《刘氏族谱》资料,最后在即墨宋哥庄《刘氏族谱》查到刘姓同大连的刘姓先祖辈分基本相符,终于实现了刘运章寻根问祖的愿望。

“即墨谱牒研究会成立多年以来,每年来寻根问祖的人有好几百个,目前为止已经帮三十多人找到了祖籍,但是也有很多信息较少,暂时没有线索的,我们都记录在档案中,会一直帮助他们寻找下去。”研究会成员王成先说。

六载坚守为传承

即墨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即墨谱牒研究会在工作中也会不断发掘即墨地方文化。“我们从近代一本书籍中了解到,在陕西曾出土一块印有即墨太守的封泥。”孙鹏说,对于这个发现他们是非常兴奋,因为封泥是一种官印的印迹,为古代缄封简牍钤有印章以防私拆的信验物,其主要流行于秦汉时期。而印有即墨太守的封泥就能够说明即墨在秦代最高的行政长官是太守,为一郡之最高长官。但是如今史料记载即墨在秦代只是一个县,行政级别比郡低,如果这一研究成果成立,那么也证明即墨在秦代就已设郡,将大大提高即墨的历史地位。目前,他们也正在对此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即墨谱牒研究会自20118月成立至今,已有六年多,六年多的时间里,研究会做了大量细致又繁琐的工作。孙鹏说,有的来稿不够专业,要很仔细地修改,去年他刚做完白内障手术,现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改稿子。凭借着坚持不懈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研究会不断有新人加入,使得研究会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发展壮大。

近年来,即墨市谱牒研究会服务民生、服务社会的善行义举,受到了即墨市委、市政府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对弘扬即墨历史传统文化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对研究即墨历史做出了重要贡献。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崔维成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