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校长仪垂杰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2009-08-13 12:42:00
费三元
青岛理工大学在2007年11月22日取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成绩以后,进一步加大了提高教学质量工作的力度,把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2008年11月29日学校召开了以新一轮教学计划修订为主题的全校教职工参加的教学工作大会,进一步明确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保障措施,旨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日前记者专程采访了青岛理工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学者仪垂杰教授。
记者:学校召开以教学计划修订为主题的教学工作大会,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仪垂杰:这次大会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全国、山东省高等教育向内涵发展,青岛理工大学大力实施教育质量工程的形势下召开的。这次会议对两年前教学工作会议提出的青岛理工大学教育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也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以及我校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部署。会议体现出学校对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提高教学质量矢志不渝的决心。近年来,青岛理工大学始终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断强化学科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基本建设,推进教学管理改革步伐,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保证了学校事业发展的强劲势头。学校拥有一批国家和省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成果、精品课程和特色专业,三年连获三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年前,青岛理工大学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经过一年多的认真、扎实的整改,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高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教学计划研究、修订和完善,专业结构的优化,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还有很多改革和提高的空间。
记者: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会议形成了哪些共识?
仪垂杰: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在全面回顾总结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查找教学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在现代高等教育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规律中,把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找到解决教学工作矛盾和问题的方法。以我校新一轮本科教学计划修订为着力点,通过借鉴世界上在教学计划改革中卓有成效的高校经验,展开全校范围内大讨论。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广泛调查,深入研究,优化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提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措施,全面提高学生应对就业难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会议就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定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课程开设模式的改革深入研讨,达成了共识:培养计划修订应结合学校优良传统及专业特色;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应适应专业发展要求,修订课程内容;根据社会需求,进一步凝练专业主干课程,精炼教学内容、整合课程体系、追踪学科前沿、强化实践教学和实际应用,确定社会紧缺的专业方向,构筑专业主干课程组;加快教学手段改革,增加实验、工程实践等教学环节的电化教学辅助手段;进一步改革实践教学模式,设计综合实验课或综合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重新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如将多门课程的少学时实验整合起来,建立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开设学术讲座、研讨课等。
由于学校坚信自己的角色是培养年轻学子成熟的人格、养成文化共识,使之成为社会的中坚分子,并通过积极的努力将这种认识付诸实践,从而确保了我校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多年来上扬飘红,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涌现了一些集体成才的班级。学生就业的良好态势是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充分肯定,同时也为学校广纳优质生源夯实了基础。2006、2007和2008年连续三年学校本科生录取分数线位于全省省属高校前三强。
记者: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青岛理工大学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仪垂杰:青岛理工大学历来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近年来更是把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长期根本任务来抓。
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开展各种学术研究和科学研究,规范管理办法,设立学分和经费,支持学生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科研题目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相结合,从而激励学生提高科技创新能力。2004年以来,我们的学生参加创新和实践活动,获国家级奖励超过百项,省部级奖励近200项,学生自主设计的一大批创新产品受到好评,并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
在大学生创业指导方面,理工大学做了一些大胆的实践。2007年7月,唯一一个山东省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基地落户我校,依托该基地,我们建立和完善了以“五个一”为中心的创业教育体系,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影响深远的活动,联系创业名人、创业校友来校讲学,开设创业导航大讲堂,与当地媒体合作创办大学生创业栏目等。通过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理工大学涌现出了一批敢想敢做的创业典型。
目前,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为全面落实国家就业工作宏观要求,切实解决毕业生就业实际困难,我们根据学生的就业需求和服务要求,抓住关键环节,从强化开拓就业市场、加大就业指导和教育力度、建立就业立体化服务平台、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等切入点入手,教育和引导毕业生确立积极健康的就业心态。在全国范围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近60个,在订单式人才培养、专业技能强化等方面与企业合作,做到学以致用、有的放矢。我们注重对经济困难学生、灾区学生的就业帮扶工作,注重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压力疏导,全面、系统、人性化展开工作,切实帮助毕业生排忧解难。
学校本着“就业工作不放假”的宗旨,在今年寒假期间按照“五到位”(即就业值班到位,就业指导到位,就业推介到位,就业单位接待到位,就业状况跟踪到位)的标准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要求学生工作干部要深入到困难毕业生的家庭,了解经济困难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难题和意向,开展“一对一”全程化服务和重点推荐,面对面做好指导和帮扶。(本报记者 凌翔 通讯员 孙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