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教育 促进教育公平
来源:青岛大众网 作者: 2009-08-20 11:29:00
费三元
走过了一个成绩斐然的2008年,胶州教育在素质教育的高起点上迈入了2009年。胶州市教体局局长于龙春表示,2009年,该市将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公平,加强管理,切实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积极创建特色学校
于龙春说,2009年,胶州市将以“素质教育”为手段,以创建特色学校为目标,促进教育全面发展,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实现新突破。
在学前教育方面,将建立城区优质幼儿园与农村幼儿园结对帮扶制度,开展省级示范园和镇(处)中心幼儿园“园园到”交流展示活动,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和保育质量。积极争创青岛市示范幼儿园和一类幼儿园。规范民办幼儿教育发展和管理。基础教育将抓好规范办学行为。认真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续开展“校校到”活动,推动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职业教育方面,将抓好中心校建设。完成职业教育中心校一期工程,加强专业设置与整合,进一步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教育,继续推进“文明修身工程”。鼓励教师参加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加强和改进实践性教学环节。
积极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及相关教学评价管理制度,注重向课堂教学和教研要质量。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抓好中小学生五项联赛,切实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德才并重加强队伍建设
据了解,今年,胶州市将以“名师工程”为平台,优化队伍结构,在提高队伍素质上实现新突破。
于龙春介绍说,教育干部培训、教师培训、师德建设是队伍建设的几项主要工作。今年,该市将通过组织农村学校教育干部到城区名校挂职学习、深入探索校际间干部的挂职交流等活动,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小学校长竞争上岗制。以“校长教学领导力论坛”为抓手,开展校长听课评课检查评比活动,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提高校长对学校教学的领导能力。
积极联系中国教育学会培训中心,申请加入“区域骨干教师成长促进计划”,利用其优质的专家库和名师讲师团资源,为胶州市培养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充分发挥“胶州市首席教师”、“胶州名师”等骨干教师的带动与辐射作用,成立“名师工作室”,促进教师业务成长和专业发展。充分发挥首批亚美欧英语培训学员的作用,组建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组织,分镇处、学校对英语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全市英语教师专业水平。抓好校本培训、骨干教师研修提高、新任教师培训和班主任培训。
统筹城乡教育促均衡
新的一年,胶州将以“均衡发展”为目标,统筹城乡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上实现新突破。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于龙春表示,教体局将组织开展“名师走教”活动。一方面是镇、办事处内学校名师走教,切实解决农村偏远学校缺少专业教师、课程开设不齐等问题;另一方面是城区名师走教,加快农村学校骨干教师成长步伐。深化城乡教师交流活动,完善考核措施,搞好跟踪调查,加强日常管理,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开展城乡学校网络建设及应用“手拉手”活动,促进城乡信息化建设均衡发展。积极开展“名师定点联系学校”活动,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
据于龙春介绍,除了均衡师资,今年,胶州还将在做好教育民生工程方面下功夫。继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为全市87000余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杂费及补助公用经费,为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在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助学金制度,对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在校农村学生,每人每年资助1500元。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助学金。
而在学校建设工作方面,积极做好教育实事工程,做好危房改造工作,做好南关办事处“四校合一”(胶州市三里河小学)、城区部分中小学建设工作,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
2008胶州教育亮点回顾
素质教育成绩斐然。“亲和教育工程”得到了教育部周济部长的批示,相关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2008年高考,胶州市包揽了青岛市文、理科两个第一名,这是恢复高考30年来取得的历史性突破。实验中学学生李健荣获全国奥林匹克竞赛银牌,创造了2004年以来青岛地区参加全国奥林匹克竞赛的最好成绩。
开展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共有69名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建设提档加速。政府实事工程农村中小学“三新”(新桌凳、新操场、新厕所)工程全面完成,实验小学新建教学楼即将竣工,有效地改善了城乡办学条件。职业教育中心校完成一期主体工程,争取青岛市、中央财政资金40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职业教育办学条件。4所学校通过青岛市规范化学校验收。
体育事业谱写新篇章。举行了“贺龙杯”中国业余篮球公开赛山东赛区总决赛等多项重大赛事,胶州市荣获“山东篮球城市”荣誉称号,打造了胶州“篮球之城”的城市品牌。
更多新闻
- 传承中国文化 让中国教育走上世界
- 音乐交织人生路 心灵和弦师长情
- 直面磨难 笑颜前行
- 在教书育人中收获幸福春天
- 统筹城乡教育 促进教育公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