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教育头条

中国两所顶尖学府陷“招生大战”显示选拔机制待完善

来源:新华网   作者:   2015-07-01 13:58:00

关键词: 顶尖学府;招生大战;选拔机制

  随着中国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出炉,2015年的高校招生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而作为中国两所顶尖学府——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地方招生组,却因为最近一连串争夺高分考生的争议事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争议缘起于北大四川招生组发布的一条微博,指责“某校”欺骗报考北大的考生,而清华四川招生组随即反击。此后,双方在微博上展开“招生大战”,从开始的隐晦指责,到后来的直接点名,争执在媒体报道和网民转发间迅速升温。

  不过,随着北大、清华官方出面澄清,这起事件出现转折,双方招生组各自删去争议微博,“握手言和”。

  事情虽然最终和解,但背后折射出的高招乱象让人深思。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直言,两大名校如此争抢生源“斯文扫地”,造成目前局面的,除了大学扭曲的招生政绩观之外,主要原因是按高考分数从高到低排序进行录取的招生制度。

  有媒体统计了中国近10年来考取985和211重点高校学生中的前1%尖子生的去向,在平行志愿下,2005年至2009年填报清华的占60%,填报北大的占47.3%;而到了2010年至2014年,填报清华的上升到69.5%,填报北大的上升到59.1%,显示出越来越集中的趋势。

  每到招生季,为了争夺优秀生源,各所高校无不使出“浑身解数”:有的给高分考生提供高额奖学金,有的提供境外交流机会,甚至还有的学校在官网刊出美女毕业生的毕业照……此次“清北之争”,只是因为两校知名度高、“剧情”跌宕,才更加吸引民众的眼球。

  山西省社科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赵雨林指出,在中国当前教育评价体系下,高校积极地争取优秀学生可以理解,体现了对人才的渴望和尊重。但如果像网络所传的互相拆台、微博骂战,显然有辱斯文,不应该、不可取。

  北大招生办就此事回应新华社记者称,注意到某些在招生过程中不当行为的网上报道。“对于个别招生人员在招生过程中存在的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我们予以坚决反对。”清华方面则回应称,已重申招生相关纪律,要求有关人员删除微博,希望各招生组继续做好咨询工作,充分了解考生意向,服务好考生和家长。

  北大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资深委员陈跃红表示,“清北”之争是高校没有独立招生权弊端的集中体现。一方面,社会舆论对大学的评价越来越指标化、数字化,将录取分数线与学校质量联系起来;另一方面,高考成绩又是高校招生的唯一判断标准,所以只能无奈地去“抢”。

  今年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不得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以“签订预录取协议”“新生高额奖学金”“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方式恶性抢夺生源。

  熊丙奇表示,很多舆论指责大学的非理性招生和错位的招生观,但从本质看,这不是大学的问题。在目前的录取制度下,分数是唯一的评价标准,社会舆论会关注分数,还把录取分数作为评价大学的指标,大学也就无法避免地关注高分考生。

  在不少国家,一名学生可以同时申请若干所大学,拿到若干所大学录取通知书,再根据被录取的专业、大学提供的教育服务,诸如奖学金进行选择确认;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不是唯分数高低是举,而是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

  熊丙奇建议,要形成高校的良性竞争,需要落实高校自主招生,建立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的机制。在这种机制下,每所大学招生的标准各不相同,不会只盯着高分学生,而且,大学有更开放的心态,不是用违规手段限制或者干扰学生的选择,而是集中精力办好学校,吸引优秀学生。

初审编辑:金红蕾
责任编辑:赵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