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兰玲青岛市市立医院
来源:大众网 2016-11-10 16:13:00
爱的致意
爱如春雨入夜,润物无声;又如暗夜繁星,点亮心田。当位兰玲第一次高声朗读弗洛伦斯·南丁格尔誓言时,便在心里埋下了一粒“爱的种子”。时光荏苒、岁月变迁,在经历过无数个不眠的夜晚、无数场生离死别的抢救、无数次病人家属的指责不理解后,这粒“种子”不仅没被困难和重压湮灭,而是经过30多年的磨砺,冲破了一道道屏障长成为一棵硕果累累的苍天大树。
位兰玲
1980年,位兰玲穿上军装走进济南军区第一疗养院开始了护士生涯,到1989年转业至青岛市市立医院,先后任青岛市立医院传染科、急诊科护士长,现任医院东院急诊部护士长。怀着一颗对护理事业的挚爱之心,位兰玲从青春的耀眼走进了中年的沉淀,时间在她身上显得匆忙而凝重。如今的位兰玲已经把爱视为一种习惯,无法预料、无从言语,只是无私的不求回报地付出,继续用爱与坚持呵护病人的心灵,用润物无声的行动诠释着伟大的南丁格尔精神,表达着对生命的致意。
她,接诊岛城首例“非典”疑似病人
2003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灾害肆虐中国,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际往来。彼时,位兰玲就在第一线,站在抗击非典的第一排。
“非典”期间,在完成急诊部繁重工作的同时,位兰玲肩负起了发热门诊的组建工作,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时间内制定出各班工作流程,对每一位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她们尽快地适应各项工作,并接诊了青岛市第一例也是唯一一例“非典”疑似病人。
那是一位来自尼日利亚的中年男性病人,因下飞机后高烧不退到青岛市立医院急诊就诊,所有化验、胸片都显示病人为“非典”高度疑似病例,每个人的恐惧和焦虑都在那一刻到达了极限。位兰玲迎难而上,克服恐惧,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在简陋的隔离设备条件下,冒着生命危险为病人抽血、注射。虽然语言不通,但是位兰玲从病人的眼睛里读出了慌张与惊恐,她先给了病人一个温暖的微笑,又举起拳头给他打气加油。在位兰玲的鼓励下,病人紧张情绪平复了许多。
但也就是在此时,位兰玲因极度劳累,身体亮起了红灯,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大量血尿。医院让她住院检查并卧床休息,位兰玲说:“不行,我的抢救经验比较丰富,况且那位疑似病人跟我比较熟悉,突然换了护士,不利于稳定他的情绪和治疗。”就这样,她悄悄地收起了化验单,拖着虚弱的身体再次出现在了那场没有硝烟的生死战斗中。
“非典”后,该病人成了位兰玲的朋友,临走时他还给了位兰玲一个大大的拥抱,并用蹩脚的中文说了句:“谢谢你的微笑。”
位兰玲
她,护航奥帆赛传佳话
2008年夏天,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帆船比赛在青岛举行。作为奥运医疗保障医院急诊部的护士长,位兰玲责无旁贷地又冲在了一线。
那年8月7日,意大利队代表团成员科拉迪奥在场馆里突发急性大面积心肌梗塞,心跳停止,意识丧失,形势危急,刻不容缓。关键时刻,位兰玲临危不乱,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起抢救。“快!气管插管,胸外按压,建立双静脉通路。”随着指挥若定的话语,抢救工作迅速展开,这边气管插管成功了,连接呼吸机,那边静脉通道建立了,强心针、升压剂准确、快速地进入了病人的静脉……病人心跳恢复,抢救成功了!
当时,位兰玲的女儿正逢高考。按理说,家有高考生,即便再重要的事情都应该给高考让路。可位兰玲为大家舍小家,奥帆赛前后两三个月间,她没有参加过孩子的一次家长会,却接诊运动员、裁判员达60多人次,奥帆赛相关人员以及志愿者165人次,累计志愿服务长达 836小时,还创下了连续工作72小时的记录。
她,以老道的经验跟死神抢时间
作为急诊科的护士长,位兰玲的工作可谓是不分四季,无论寒暑。面对一个个垂危的生命,准则永远只有一条:争分夺秒,救死扶伤! 每当120急救车呼啸而至,她立刻加入抢救,用自己丰富而老道的急诊救护经验跟死神抢时间,挽救病人生命。
2005年的夏天,随着120急救车刺耳的呼救声由远而近,敏锐的直觉让位兰玲感觉到了病人的不寻常,反应敏捷地准备好抢救床、氧气、心电监护等。果然没多久,就听见了家属用不流利的汉语老远喊着:“医生,快救救我的孩子!”医护人员急忙迎上前,安顿病人至抢救床上。那是一位11岁的韩国男孩,家属哭着告诉医生,孩子是在游泳时发生了溺水。等患儿进入抢救室时已神志不清,全身青紫、冰凉,呼吸微弱,心跳减慢,双瞳孔对光反射迟钝,血氧饱和度56%。护士以最快的速度为病人开通了静脉通路,吸氧、保暖、心电监护等急救处置。
对于一个溺水病人来说,输入氧气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可是由于患儿过度肥胖,气管插管成了最棘手的问题,抢救工作陷入瓶颈。位兰玲自信的说“不要急,让我来!”她沉着熟练的开放气道,送管拔导丝,一气呵成,一次成功,顺利连接呼吸机。很快,男孩的面色由青紫慢慢转成了红润,血氧饱和度上升至76%,留置导尿的引流袋里出现了500毫升的尿液——这是生命在恢复的迹象!又经过6个小时的全力抢救,生命奇迹再次出现在急诊抢救室,直到病人病情稳定后,在医护人员的护送下转入ICU继续治疗。这时,满头大汗的位兰玲才松了口气,崩紧的神经终于可以放松下来了。
与死神抗衡,与时间赛跑的战斗天天在急诊室打响,工作强度、精神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而位兰玲却一干就是30多年。30多年的历练,使她的身上总是散发出一份坚韧和勇敢,时时刻刻感染着身边的人。“请相信我们,我们会尽力的。”铿锵有力的一句话给了病人家属多少希望、多少安慰、多少力量。
她,热心公益致力于“第一响应人”义务培训
说起“第一响应人”这个新名词,位兰玲解释道:是指首先到达灾难现场,拥有救援证书且能够在应急救援中提供基本生命救助的人员。当问起为什么发起“第一响应人”的公益培训时,位兰玲回忆起多年前的一个清晨。
那天早晨,一位年仅24岁的姑娘在公交车上发生了猝死。司机开着公交车往医院赶,但是由于在早高峰塞车,车上又没有一个人会做心肺复苏,错过了“黄金抢救时间”。位兰玲清楚地记得,抢救是从7:30持续到11:30,七八位医护人员轮流进行心肺复苏,但是仍不能挽救一个年轻又鲜活的生命。看着家属声嘶力竭的痛哭时,在场的医护人员都落泪了。从那一刻起,位兰玲就在想,如果社会上有许多人都掌握一定的急救技能,是不是就可以挽救无数不该逝去的生命呢。
2013年,位兰玲赴北京考取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师资格证。回青后,她以志愿者的身份,开始培训救护员,普及急救知识。后来她积极促成青岛市市立医院与青岛市红会联合举办“第一响应人”的培训,青岛市市立医院成为“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启动了急救护培训基地创建工作,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管理标准规范的培训师资队伍,培训心肺复苏、创伤的救护技术,突发性灾难及其他意外的自救与他救,患者病情观察与判断等方面内容。两年来,市立医院“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培养了国家级救护师14人、省级救护师28人。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十余次到青岛新机场、宾馆、学校、海关、建筑工地、社区、广场等公共场所举办急救知识讲座活动,辅导、培训应急救护学员,向市民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已达万余人。
位兰玲的手机里珍藏着一张和一个小女孩的合影。那个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15岁女孩叫小美。她在院内突发心跳呼吸突然停止,负责护送的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跪地为她施行胸外心脏按压。几分钟内,相关科室立即启动急救预案,医护人员丰富的救治经验和过硬地救治能力,为呼吸心跳已经停止、瞳孔已经散大的小美,赢得了宝贵的生机,没有让悲剧再次上演。亲历了女儿生死瞬间的小美父亲由衷地赞扬:“看到孩子发病时的情况,我们都不抱希望了,医生护士们的反应太快、技术太过硬了,是他们抢回了孩子的生命。”
她,年轻护士口中的“位妈妈”
在医患眼里,位兰玲是救命的天使,是病痛的抚慰师。在同事的心目中,位兰玲是一个敬业的楷模,道德的坐标。急诊科76名护士,74人都是80后,最小的比位兰玲的女儿还小6岁。然而位兰玲却用真情真意和她独特的人格魅力虏获了一帮追随者的心。
作为护士长,位兰玲时时刻刻思考着自己的员工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自己又能为她们做些什么。她会为所有上夜班的医护人员订上一份早餐;为每个过生日的人送上一份小小的礼物,黑板上写上一句祝福;为受委屈的护士做心理疏导,几十年如一日,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小护士们都喜欢叫她“位妈妈”。
她还引进外地和兄弟医院先进的护理理念、操作技术和实践经验,不断丰富护理工作的内涵,举办“讲课比赛”、“急救演练”、“轮班护士长”、“假如我是病人”等活动,给年轻护士搭建平台,同事们共同分享,共同进步,让科室的每个成员愉快地努力工作,体验职业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每当医院技术比武时,她吃住在医院,手把手的教,挽起自己的袖子,让护士在她身上练习静脉穿刺。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她带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素质过硬的护理队伍,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工人先锋号,多次斩获省市专业比赛的桂冠。先后有11人从这里走上了护士长岗位。
她,每天爱润病患细无声
长期的救护一线工作经历使位兰玲体会到,再好的药、再贵的医疗器械,都不如医护人员的一个微笑、一份发自内心的关爱。
每天,急诊科里的病人来去匆匆,可只要是位兰玲接诊过的病人,她都能叫出名字,工作单位、为何入院等信息也记得一字不落。采访位兰玲时,听到她挂在嘴边的是:“这些病人都是有故事的人”“真可伶,都不容易”。她真的把病人装进了心里。
“落水的东北小伙儿回来了没有?”位兰玲每天一上班,都要向值班的护士询问一下,但每次都得到否定的回答。落水的东北小伙小凯(化名)因为感情受挫来青轻生,幸亏被及时救起送到医院抢救,这才保住了命。但小凯在身体没有完全康复的时候,竟然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之前,位兰玲已经跟小凯彻夜长谈过,还帮小凯在一家洗车行找到一份工作,管吃住,每月的收入接近两千元。小凯听到这个消息后很高兴,谁知他还是消无声息地离开了位兰玲的视线。自此,小凯就成了她的一块心病,她只希望再见他一面,知道他安好即可。
最近,位兰玲的另一个牵挂终于康复出院了。刚来医院时,老马是个三无病人,处于昏迷状态,口吐白沫,全身瘦骨嶙峋,浑身散发出令人窒息的异味。经检查,病人颅骨骨折、胫腓骨骨折,需要马上手术,可病人没有亲属签字,没有资金担保,甚至没有名字,此时此刻,时间就是生命,怎么办?
“马上准备手术,责任我来承担!”还是位兰玲发出的坚定声音。由于抢救及时,病人转危为安了。老马的护理完全落到了护士的身上,位兰玲没有丝毫的嫌弃,给与了他无微不至的照顾,按时翻身、口腔护理、眼部护理、擦拭身体,位兰玲的一身汗水换来了病人的清爽干净。头发、胡子长了,她给剃,小便了及时倾倒,因为便秘造成肠梗阻,大便干结到灌肠液都无法渗入,是位兰玲戴上手套,一点一点地把干结的大便抠出来。
几天后,当老马的家人找到他时,激动得热泪盈眶,病人的儿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拉着位兰玲的手哽咽地说:“大姐,你就是我们全家的恩人!”急诊科每年都会接收许多三无病人,她都会给他们同样的关怀、同样的爱。
三十年来,位兰玲怀揣一颗纯净的心灵,在护理工作岗位上耕耘不辍,默默奉献,把白衣天使的赤诚之爱洒向人间。她陪伴病人度过了近20多个中秋节和春节,累计加班427余天,参与抢救危重病人72458余人次,成功率达97.78%。救治三无病人5057余人次,并为他们捐物捐款累计达26000余元。位兰玲说:“护士的爱是轻言细语,细致入微;护士的爱是以心换心,推己及人;护士的爱是恒久学习,永不自满;护士的爱是助人为乐,不论富贵贫贱;护士的爱是一种柔韧的智慧,在平和与内敛中表达着对生命的致意。”这就是她,像春蚕一样抽出柔情万般的情丝,以虹霓一样的赤诚,裁成一件又一件仁爱锦衣,用一生的行动来证明最初的决心:为病人之幸福,我愿倾其所有,绝不后退。
责任编辑:刘梅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