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假售假:"问题"种子"败絮"寿桃
来源:人民日报 2014-10-28 15:14:00
原标题:关注制假售假问题(读者聚焦)
高丽英坐在歉收的玉米堆上讲述“问题种子”的情况。
面对“问题种子” 农民欲哭无泪
黑龙江肇东市是玉米之乡。近几年,肇东市黎明镇不断有假化肥假种子假农药出现。虽然买假种子的农民能得到商家的少量赔偿,但吃亏的还是农民。
春光村农民高丽英和本村十几户农民种的玉米棒特小,霉粒和大瞎(没授上粉)多,亩产最多400公斤。在几乎同样的条件下,只是种子不同,别的农户亩产都超过1000公斤。这些歉收的农民拿着今春购买玉米种子的发票去找当地玉米种子销售点,负责人说他们要去找种子公司。现在,这些农户心里忐忑不安,究竟能不能得到赔偿、到底能赔多少,还是个问号。
黑龙江肇东市 李明军
箱装寿桃败絮其中
10月19日下午,有远方的朋友来本地购买中华寿桃,我带她开车到了镇里的寿桃基地。那里的寿桃都已统一装箱,只见箱子外包装上面的寿桃又大又圆,“中华寿桃延年益寿”的字样很诱人。
朋友总共买了4箱中华寿桃,买后应邀到我家就餐,临走时非给我留一箱桃,并当场将箱子打开。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包装箱里的中华寿桃个头小不说,还有几个腐烂变质的。因是我领着她买的熟人的中华寿桃,朋友也没说什么,可我感到如鲠在喉,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
原来,一些商家为了赚钱,常将一些小个儿甚至有毛病的寿桃装进统一包装箱,以次充好赚昧心钱。其实,许多消费者在购买统一包装好的鸭梨、苹果、桔子等水果时,也会有类似遭遇,常吃哑巴亏。
商家经营不讲诚信,如今已成许多消费者的心头之患。
河北平山县 曹庆华
农村“傍名牌”大行其道
弟弟在乡下集镇上开了一家超市,到了生意旺季,我会去给他帮几天忙。我发现,农村消费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之多,实在触目惊心,很多村镇已成假冒伪劣产品的倾销地。
有些小厂或者小作坊专门造假,都是模仿名牌产品销往农村。这些伪劣产品模仿得十分像,一般人若不仔细看根本辨不出真假,价格还挺便宜。他们的销售方式也很诱人——先给商户送货,销售后再收货款,到时卖不完无条件换货或者退货。正宗名牌商品价格透明,商户利润很低,而假冒产品有时能卖上名牌商品的价格,利润可达到100%甚至200%。
“傍名牌”是常见的通过模仿包装、打“擦边球”牟利的行为。厂家通过各种手段使自己的产品与名牌“结缘”,让消费者误认该产品就是名牌产品。例如,“大个核桃”和“六仁核桃”就通过字体变形和模仿包装,让人猛一看认为是知名品牌“六个核桃”。类似的还有:“银鸳”冒充“银鹭”,“脉劫”冒充“脉动”,“康帅博”冒充“康师傅”,“喜三郎”冒充“喜之郎”,“美计源”冒充“美汁源”,“营养抉线”冒充“营养快线”等等。这类产品有的也是正规厂家生产的,证照齐全,包装上也有商标和厂名厂址等,只不过商标和厂名厂址等字体印得很小或者比较隐蔽,如不仔细找根本看不到。
“刚开超市的那几年,我坚守道德底线,诚信经营,不卖假冒伪劣商品,但是我不卖别人卖。真货价格高,利润还低,结果咱竞争不过人家卖假货的。没有办法,我也只好进一些假冒伪劣商品。”弟弟感慨地说。农村消费市场和消费人群都有一定的特殊性,有些农民买东西图便宜,知假买假;有的人太“精明”,往死里杀价,真货按进价给他也嫌贵,没办法只好给他拿假货。
河南平顶山市 王毛生
餐饮业售假有“潜规则”
最近和一位曾经的饭店老板聊天,说起自己不久前在一家饭店吃饭时的遭遇。那天我们全家去商场购物,中午就在商场附近的一家知名饭庄吃饭。小外孙喜欢吃松醋鳜鱼,我们就点了这道菜。不一会儿,一盘色泽鲜亮、香味扑鼻的松醋鳜鱼就端上了桌。我举筷一尝,感觉鱼肉味道有点怪,仔细一看里边的鱼肉已呈紫色,知道这条鳜鱼肯定不新鲜了。找来餐饮经理,餐饮经理一口咬定鳜鱼是活杀的,无奈我们只能自认倒霉,白白扔掉了80元钱。
听完我的讲述,这位曾经的饭店老板说道,现在的餐饮业制假售假现象十分普遍,手段也非常高明。不用说一般饭店,即使是那些比较高档的酒店,也存在制假售假问题。就拿炒菜用的油来说,虽然明目张胆用地沟油的已经很少,但大多用的是经过反复煎炒的多手油,这种油炒出的菜对人体的伤害不比地沟油小。炒菜用料的制假售假就更严重。不少饭店都是把存放多天的鱼、肉等卖给客人,有的甚至将变质的鱼肉供客人食用。为了保证端上桌的菜色香味俱全,一些酒店就在添加剂上做文章,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给菜肴包装。更有甚者违法使用工业硝,经工业硝包装的菜肴不仅色泽鲜亮,而且不易变质,长期食用这种菜肴会给健康带来更大的伤害。
民以食为天。真不知餐饮业主的良心何在。餐饮业那些制假售假的“潜规则”何以能大行其道?有关职能部门该好好反省反省了。
江苏海门市 陈德和
车站餐馆的坑人“生意经”
我一个老乡,在老家好吃懒做出了名。不过这几年他在当地的火车站出口处开了一家餐馆,一下子“发”了。
今年中秋节,我回老家过节,正巧碰上了他。他邀请我去他家玩,给我泡了一杯碧螺春,于是就聊上了。我请教他的发财致富“经”,他眉飞色舞地说起开餐馆的经历。
他说,刚在火车站开餐馆的时候,怕生意不好,专门请了厨师,饭菜做得很好,也得到很多顾客的肯定,可没赚几个钱,人还很累。我说赚钱哪有不辛苦的,金杯银杯不如顾客的口碑,这不挺好嘛!他说,好是好,问题是看见其他餐馆同样营业却赚了不少钱,心里不平衡。还没等我问为什么,他就说开了。
他说,其他餐馆是这样做的,饭煮得半生不熟,菜随便炒,看得过去就行,越难吃越好,如此一来,顾客点了菜,吃两口,吃不下去就不会再吃了。餐馆的伙计就将饭菜重新收起来,等下位顾客来点。这样店里的一份饭菜可卖不止一次,甚至变了味都可糊弄一下顾客。顾客一般吃一下,觉得不好吃或者不对劲,就不会吃了,但钱照样收。我也跟着他们这么做了。“反正是一锤子买卖,也用不着他们再来光顾。”他说起这些,轻描淡写,甚至还有几分得意。
我疑惑地问道:“就不怕顾客不付钱或跟你们理论吗?”“这个好办!”他边说边将衣袖往上捋,露出了手臂上的一些纹身:“顾客一般都是外地人,人生地不熟的,开始也许会跟我理论,或者拒付饭钱,但只要我有意无意将手臂上的纹身露一露,顾客都会自认倒霉,识趣地给钱走人。”我又问:“你们就不怕投诉吗?”他说:“投诉不是没有,但这个好办,反正给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一点好处费,就万事大吉了。”
责任编辑:王永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