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今日焦点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基层卫生应急能力亟须提高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金振娅   2016-03-22 08:41:00

关键词: 基层卫生 崔丽 应急响应 应急工作 应急能力

  继近日我国发现首例黄热病输入性病例后,3月19日,北京又新增两例黄热病输入性病例;而在不久前,我国确诊首例输入性寨卡病例后,目前已发现的12例输入性病例均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随着春季的到来,气温逐日升高,寨卡、登革热、黄热病等蚊媒传播疾病发生的风险日趋增加。当前,我国采取了何种措施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生上述疫情,我国具备严控扩散风险的能力吗?就此,记者专访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崔丽。

  科学引导公众参与防控至关重要

  近日,寨卡病毒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2015年5月,巴西出现首例寨卡病毒本地感染病例,此后寨卡病毒病疫情在美洲国家持续传播、扩散,目前有本地传播病例的国家和地区已达36个,特别是在巴西等疫情高发国家还发生了小头畸形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聚集性病例。

  事实上,早在我国出现首例寨卡病例前,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8个部门已启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对于这种可能输入性疫情,必须采取诸如疫情监测、口岸防控、医疗救治、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提示和宣传教育等多项措施。”崔丽介绍,在确诊首例寨卡病例后,中国疾控中心在短时间内研制出寨卡病毒的核酸检测试剂,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随即,国家卫生计生委制订印发疫情应急方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等,及时部署疫情防范和应对工作。

  那么,阻止寨卡、登革热、黄热病等蚊媒传播疾病发生风险的关键措施是什么?“防蚊灭蚊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控蚊媒传播疾病的关键措施,科学引导公众参与疫情防控至关重要。”崔丽强调,对于广东、云南、广西、海南等7个蚊媒传染病疫情高发省份,要增加经费和人员投入确保健全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参照《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指南》要求,在本省(区、市)全部高风险县区开展媒介伊蚊监测,为科学采取灭蚊措施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全国其他省份也要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在蚊虫活跃季节来临前开展集中灭蚊行动。

  严防疫情扩散风险,需要人人参与

  严防疫情扩散风险,需要人人参与。崔丽认为,相对于2003年非典,此次我国首个寨卡病例、首个黄热病病例的及时公布,以及专家和医务工作者主动发声、答疑解惑,让公众正确认识疫情,提高了公众参与防控疫情的主动意识。

  不仅如此,13年来,我国的卫生应急体系从无到有,卫生应急能力由弱到强。崔丽介绍,例如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建立了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制度,构建了卫生应急病原实验室网络;实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等等,确保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应对。

  据了解,除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卫生应急工作还包括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这类救援是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卫生计生部门集中医疗卫生资源开展伤员救治、心理危机干预、卫生防疫、健康影响监测评估等工作。

  目前,我国已组建了37支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具备紧急医学救援、传染病防控、中毒事件和核辐射事件处置等多种功能,同时还建立了应急响应机制,能快速调集资源,同步落实心理危机干预、卫生防疫、健康影响监测评估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死亡和伤残,逐步形成了突发事件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的紧急医学救援模式。

  基层卫生应急能力亟须提高

  虽然取得很大进展,但崔丽坦言,我国卫生应急工作仍处于“爬坡”阶段,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体现在基础建设比较薄弱,卫生应急能力亟须提高;整体水平距发达国家还有差距,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管理和技术的专业化建设有待提升,信息化、协同化、国际化的步伐需要加快推进等。

  “其中,基层卫生应急能力相对薄弱是一个突出问题。”崔丽认为,作为发现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线关键力量,普遍存在卫生应急专业人员的知识能力水平不足的现状,甚至有些基层地区缺少卫生应急培训、演练、装备、储备和处置经费,影响了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发现、识别和处置效果。

  对此,崔丽认为,这需要及时推进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重点强化预案制订、队伍管理和技术操作的规范化,夯实基层卫生应急力量。此外,还应加强卫生应急学科建设,支持卫生应急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增强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的培训力度。同时,她强调,还要积极鼓励卫生应急工作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的“五进”活动,提升人民群众在突发事件中的自救互救技能及素养。(记者 金振娅)

初审编辑:于潇潇
责任编辑:刘梅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