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之乡何以因长寿而“折寿”
来源:健康报 作者: 2014-03-12 15:51: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长寿老人比例很高,全县27万人口中,百岁以上的长寿老人有82人,被誉为“长寿之乡”,引得上百万名的游客、养生者来到巴马寻找“长寿密码”。大量人口的涌入在不同方面考验和冲击着巴马的承载力,建设混乱、环境污染、配套不足等问题也开始显现。(1月26日《燕赵都市报》)
长寿之乡,却反而因这一美誉“折寿”,的确令人意外。不过,无论是纷至沓来的养生者、癌症患者,还是当地对养生产业的倾力发展,最终导致了环境污染、建设混乱的局面,长寿之乡所面临的“折寿”尴尬,其实已是不争的事实。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本是最基本的生存逻辑,守着长寿之乡这样稀缺的资源,当然没有理由让其藏在深闺人未知。只不过,受累于所谓长寿产业,当自然养生理念被商业促销包装成了养病胜地,长寿之乡在过度开发与曲意营销的裹挟之下,想要延续其过往的从容岁月,也就绝非易事。当水、空气、阳光都变成了长寿产业的卖点,甚至治疑难杂症的“灵丹妙药”,被歪曲的长寿之乡也就注定难以“长寿”。
长寿之乡因长寿反“折寿”,固然令人沮丧,但仅仅是归咎于过度开发,或是怪罪养生者的蜂拥,恐怕并非长寿之乡“折寿”的根源所在。
某种程度上,自然养生理念被误读,巴马被包装为养病胜地,其背后所暴露的恰恰是整体环境的恶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公共健康危机。事实上,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其实不言而喻,水源质量对于人类寿命的影响,更是毋庸置疑。而对于健康与生命的追求,更是人的本能,无论是养生还是养病,逃离污染,寻求符合健康要求的生态环境,也都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假如环境健康生态良好的地方日益稀缺,健康需求却越来越多,为数不多的长寿之乡人满为患也就不足为怪。这种无污染宛如“桃花源”般的胜地,也就注定只能是越来越少。而即便有之,也终究难以承受庞大的需求,不是因为人类活动的过多介入而受污染,便是因过度索取而枯竭。
从这个意义上说,长寿之乡之所以因长寿而“折寿”,除了不恰当的开发之外,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恐怕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不难设想,假如生态环境真正得到了呵护,人们可以免于污染之害,长寿之乡本不该承受如此压力,而长寿之乡一旦沦为稀缺资源,也就注定难以独善其身。
责任编辑:安玉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