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幸福网”是怎样编织的?
来源:青岛大众网 作者: 2012-06-04 12:39: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至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费三元
青岛市城阳区打造充分就业城区见闻
常住人口1482人,有住户572户,个体营业网点117家,养老保险达到98%,医疗保险达到99.8%,就业率达到100%。这组彰显青岛市城阳区前旺疃社区居民的幸福数字,仅是城阳区打造充分就业城区的缩影和真实写照。如今,城阳区被国家人社部表彰为“全国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区”,全区242个社区、村庄实现充分就业率达到85%以上,到2012年底,力争达到100%。
城阳人的“幸福网”是怎样编织的?5月19日,记者慕名走进城阳区探秘。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实施“充分就业工程”是城阳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积极探索。围绕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城阳区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为出发点,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抓手,以“就业送技术,失业送岗位,致富送政策”为充分就业服务品牌,加快实施“充分就业”“创业型”城区创建工程。
建立服务支撑体系保障就业
科埠社区位于城阳区惜福镇街道南部山区,这里有个灵活就业人员服务站,设立工艺品加工点,让社区闲置劳动力从事灵活就业,解决了社区60余名“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灵活就业人员月收入加上政府补贴均可达到800余元。这是城阳区建立服务支撑体系保障就业的一个实例。
就业“晴雨表”,表“经济晴雨”。如何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是公共就业服务履行法定职能的重要体现。城阳区强化围绕经济工作促进就业工作的理念,把开发就业岗位作为就业服务工作的核心和关键,从源头上抓岗位开发和资源对接,建立服务支撑体系保障就业。
构建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配置平台,促进就业。投资147万元,建立了集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于一体的青岛北部人力资源市场;投资800余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的全国首家农民工人力资源市场。
加大城乡一体的就业帮扶力度,城阳区出台了《关于做好充分就业工作的意见》 , 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就业街道”创建活动。出台自谋职业扶持金、小额贷款贴息等鼓励创业政策,登记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军队退役人员、随军家属等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均可根据政策申请不超过20万元的小额贷款贴息。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每人可获得不超过4000元的一次性扶持资金,创办企业可获得不超过6000元的创业补贴。加强财政补贴建立“非正规就业组织”,全区每个街道都成立非正规就业组织,由区、街道按5:5的比例给予每人每月100元的灵活就业补贴。城阳此次拟纳入非正规就业组织管理的人员为1万人,城阳区、街道两级财政为此投入1200万元。
开辟230个公益性岗位为每个社区便民大厅配备一名专职人员,原则上由各社区从本社区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中选定,经集中培训上岗,月薪初定为1380元。城阳区级财政对此每年补贴约400万元。
城阳区充分就业社区,是指社区内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90%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到95%以上,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实现家庭成员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城阳区人社局副局长孙建正介绍,根据全区“十二五”规划,在今年实现充分就业社区达到100%,充分就业街道100%,实现“充分就业城区”目标。
打造就业信息互联互通的驿“站”
65名失业人员学习就业政策学习两次,为有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20人的培训4场次,发放宣传材料245份,办黑板报3期,发布用工信息46起,235人次参加社会各项招聘和面试,25人参加了区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
这是一份前旺疃社区劳动保障站今年以来的工作“业绩”单。前旺疃社区党委书记李春红告诉记者,社区劳动保障站为社区内失业人员建立档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信息网络是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的重要载体和手段。为了实现辖区内居民充分就业,城阳各街道对全区242个社区劳动力进行了一次入户普查,建立了不遗漏一人的全区劳动力资源信息系统,从这套覆盖全区每一个村庄、社区的系统中可查阅到每个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就业状况、健康状况等等基本情况。孙建正介绍说,区人社局则建立起了全区企事业劳动用工信息系统,从这个动态的信息系统中可查阅到每天企业用工需求情况、新增劳动力培训计划和随着新项目投产带来的未来一段时间各类工种需求预测等,实现了区、街道和社区三级职业介绍信息互联互通,每周更新一次,使全区职业介绍信息资源实现共享。
在青岛市率先建立了社区就业工作“一库七账”制度: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数据库,社区居民就业状况台账、工作目标台账、公益性岗位台账、就业援助台账、技能培训台账、创业扶持台账和意见反馈台账。城阳区“一库七账”,使政府对社区基层的就业状况了如指掌,做到了失业人员底数清、家庭状况清、技能文化清、年龄结构清、就业需求清、再就业去向清。依托“一库七账”制度,城阳区研发了“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失业人员的动态化服务。去年以前,棘洪滩街道南万社区居民孙瑞秀由于缺乏技术特长,一直待业在家。今年,棘洪滩街道通过劳动保障信息网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由政府出资让其参加了缝纫工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街道劳动部门又为其推荐了一份缝纫工作,现在她每月收入超过1000元。
目前,全区已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万人,80%的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标准,位居青岛市首位。
创新就业模式解决困难群体增收难题
种了大半辈子地的农民王宴德,没想到自己都60多岁了,竟然成为青岛花木大世界里的一名普通工人,跟花花草草打上了交道。
青岛花木大世界是城阳区夏庄街道重要的扶贫、助残基地,场自成立开始,就优先考虑招收低保和残疾人员。王宴德在到花木大世界工作之前没有任何收入,靠低保维持生活,因他在种植花草方面有一定经验,社区就把他招进了花卉基地。
记者走进位于夏庄街道王家曹村社区的青岛花木大世界,看到王宴德正在启动卷帘机给一个花卉大棚通风。王宴德告诉记者,他今年67岁了。提到现在的这份工作,王宴德满心欢喜,“我现在在基地里面主要负责花卉大棚日常的一些设施管护,一个月给一千块钱,也解决了家庭困难问题。”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在基地内像王宴德这样的从业人员还有很多。
据城阳区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困难群体、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既是难题,也是特别需要政府伸出援手,重点解决的问题。
围绕“4050”、“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城阳区结合本区实际,探索出了“集中作业式、家庭作坊式、季节加工式、社区服务式、家政服务式、集贸市场式、特色种植式”等七种灵活就业模式,一举实现困难群体就业4566人,占到去年城阳区新增就业总数的四分之一。
为了更好的转移年龄偏大、学历低、技术单一,这样的“4050”劳动力,增加他们的收入,城阳区创新灵活就业模式,设置公益性岗位对他们进行安置,顺利实现了或足不出户有了收入,或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
家住城阳街道西田社区的居民李正先就是受益者之一,今年3月,李正先有了一份工作——社区门卫。李正先告诉记者:“现在一月800块钱,像我们这个年纪,也没有什么大的花销,经济上自己解决了,也给孩子减轻了后顾之忧。”
五月的城阳,繁华似锦,花团锦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切身感受到城阳区的城市阳光不仅洒满了每一棵花草树木,更温暖了每个充分就业务工者的心田。
田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