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呼怀民:“第一书记”的韭菜情结

来源:大众网   作者:   2013-05-20 14:37:00

  “第一书记”的韭菜情结

  市民族宗教局驻平度市白沙河街道大水泊村“第一书记” 呼怀民

  初冬的夜晚,落药河东岸的大水泊村静悄悄的。

  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响起。“呼书记,新闻频道正在播放您,快看看吧!”这是村民任祥格打来的电话。 “好的,我马上看,谢谢您!”

  顾不上吃晚饭,我抓紧打开了电视,电视画面中一行字幕跃入眼帘:《创先争优典型风采录——“第一书记”呼怀民驻村驻出了一片新天地》。

  “大水泊村有几百年韭菜种植的历史,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大水泊人的勤劳、智慧和务实创新,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 ‘水泊绿缘’韭菜这个‘胶东第一品牌’……”

  电视场景把我带回到驻村几个月的一幕幕景象中。

  2012年五一刚过,我作为“第一书记”来到了大水泊村。自此,村里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多了一个令村民从陌生到熟悉的身影。为了尽快了解情况,进入角色,我必须马不停蹄地走访、调研。很快,村民们都知道村里来了个驻村干部姓呼——一个原先没有听到过的姓氏,这个人每天拿着个本子出了东家进西家。见面的次数多了,我认识了越来越多善良朴实的父老乡亲,大家都亲切地称呼我“呼书记”。

  一个阳光明媚的晌午,走访村民途中,我看到几位聚在一起晒太阳的老人,其中一位年龄大的老人正在动情地讲述着什么,我好奇地走上前去,认真地听了起来。

  “我们小的时候,这里的韭菜生产就已经连片成方了。那时候,村里几乎家家有韭园,村民天天跑集市。‘小镰刀,韭菜筐’曾经是村里一代代村民的自豪……”

  这位老人讲了好长时间,大家听得都入迷了,我也被故事打动了。据传,清朝乾隆年间,平度城一达官贵人途经此地,在品尝了这里韭菜后,赞不绝口,恋恋不舍。临走起轿回府时,就特意买了满满一轿的韭菜,带回了县城,送给了“上司”,还分了一些给城里衙门里的官员和乡绅们品尝。自此,大水泊的韭菜声名远扬,“水泊韭菜坐大轿,老爷扶着轿杆走”也成为这一带家喻户晓的一段佳话。

  正是这一次,我从老人讲的故事中得到了触动和启发:既然大水泊村土地有适合韭菜种植的天然优势,又有几百年的种植历史和一定的种植规模,为什么不在韭菜上做做文章,借助这个切入点,向高效农业发展?

  韭菜好吃蛆难防,传统种植多采用以农药杀韭蛆的办法,往往容易导致韭菜中农药残留超标。有什么办法能解决农药残留?如何向无公害绿色种植业发展?如果能把这些问题解决好,就能让村民吃上放心菜,还能帮助菜农增收,让社会受益,岂不是一举多得吗?!说干就干,我决定,驻村工作就从韭菜入手!

  走访了一些种植户,他们普遍反映说没啥好办法治蛆,也十分苦恼。于是,我把主攻方向转向了外界,多次到书店查找书籍、到网上查阅资料,并多方联系科研院所。功夫总是不负有心人,很快,我便促成南开大学与大水泊村联姻,为村里引进了“以虫治虫”韭蛆防治法。一个注册资金近80万元的韭菜合作社在大水泊村成立,并采取村民入股形式,投资150万元建立了山东首家“以虫治虫”韭菜种植基地。

  如今,大棚内的第一茬韭菜经专业人员现场检测,各项指标完全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仅仅这些还远远不够。这第一步实现了,要想打入市场、站稳脚跟,离不开宣传推广。通过多次到电视台和报社推介、邀请,一周后,电视台的记者扛着摄像机来到了村里,围绕韭菜种植连续做了好几次采访报道。

  全国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就要开始了,我建议合作社带着产品去参展。“时间不够了,参展需要宣传片和宣传资料,我们没有准备!”合作社段大为经理一脸无奈。“我来写宣传资料、设计包装盒,你去联系摄影拍片。”我果断地说,“这是对我们产品最好的宣传机会,不能错过!”又一个周末我没有回家。好在几天时间里,所有需要的材料都赶写了出来,宣传片也完成了拍摄和刻录。

  “以虫治虫”韭菜种植借助新闻媒体报道和参加农博会,果然引起轰动,受到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当多家大型超市与村韭菜合作社就韭菜的经营进行对接时,心里别提多兴奋了!

  2012年岁末,北方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寒冷,北风凛冽,大雪纷飞。当村里的村民都躲在屋内取暖时,我心里总是放心不下韭菜大棚里的韭菜。走在去韭菜合作社的乡间小路上,雪几乎没了鞋子,当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大棚,看到韭菜“安然无恙”时,我揪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呼书记来了后,对韭菜合作社筹划和建设非常关心,经常领着俺们到一些大公司去考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听到、看到、学到了很多先进的东西,他还主动协调联系有关单位,帮俺注册了‘水泊绿缘’商标,俺也有了自己的品牌,大家都非常感激!”专业合作社经理段大伟总不忘在向前来学习的人“传经”时顺便“表扬”一下我。

  大水泊韭菜成功推到市场后,我接着对村里铁锅大馒头、风干鸡生产、甲鱼养殖等特色产业进行了宣传推广。当村民们看到电视上有了自己的身影和辛勤的成果时,激动地奔走相告。

  村主任娄显庆曾对到村采访的记者说,“来俺村的呼书记把俺村当成自己家,联系宣传特色产业、硬化道路、翻建幼儿园,还资助贫困大学生……给俺们村办的好事说都说不完!”

  “我们想请呼书记做俺们的‘荣誉村民’!”

  “现在村里电也好了,路也好了,这可都是呼书记的功劳!”

  听了村民这些肯定自己的话,我心里充满了感动和欣慰。

  “呼书记说:他想为村里办的事儿还有很多,接下来他打算……”电视中主持人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

  盯着电视中的自己,我心里盛满了喜悦,还没吃饭的我竟然没有一点饿的感觉。当电视里传出“‘第一书记’呼怀民办的一件件实事,大水泊村的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时,我激动地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徐丽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