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蓝色经济勾勒宏伟蓝图
来源:青岛大众网 作者: 2010-07-17 13:54:00
费三元
发展蓝色经济的历史性机遇出现了 ,建设蓝色经济区的组织体系也搭建起来了,可是,蓝色经济区该怎么定位,如何发展,方向在哪里,目标是什么,都是摆在岛城面前的新问题。为此,本市先后出台了《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框架(2009-2015)》、《关于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并在2010年市两会上进行了专门论述,最终使发展蓝色经济与“拥湾战略”正式握手。
在本市出台的《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框架(2009-2015)》中,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本市蓝色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正当“蓝色经济”在山东迅速升温之时,2009年,备受关注的《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框架(2009-2015)》“出炉”,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本市蓝色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在总体规划中,我们看到了清晰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岛城蓝色经济规模明显扩大,海洋优势产业基本形成,蓝色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海洋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将青岛基本建设成为我国蓝色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集聚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到2020年,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较大影响力、较强竞争力的蓝色经济企业品牌和产业品牌,打造蓝色经济品牌城市,力争将青岛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蓝色经济强市。
在总体规划中,我们看到了优化的空间布局:结合实施“环湾保护 、拥湾发展”战略,坚持扬长避短、错位发展的原则,构筑本市“一带、五区、多支撑点”的蓝色经济发展总体格局。
所谓的“一带”,就是围绕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积极培育形成以环胶州湾区域为核心,以胶州湾东西两翼为新增长极的“一湾两翼”蓝色经济发展布局,合理配建临海产业,建设以港口物流、现代渔业、临海工业、滨海旅游 、海洋生物、海水利用等特色经济为支撑的蓝色经济集聚带;“五区”就是重点推动董家口港区及临港产业区、胶州湾西海岸新经济区、胶州湾北部高新区、胶州湾东海岸现代服务业区和鳌山海洋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示范区等五个蓝色经济核心带动区建设,使之成为全市蓝色经济加快发展的强大引擎;“多支撑点”就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建设一批现代渔业、滨海旅游、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物流、资源综合利用、科普教育、海岛开发等各具特色的集聚区,形成蓝色经济发展的多点支撑。
在总体规划中,我们看到了明确的工作任务:在建设全国蓝色经济科学发展先行区方面,坚持推进四个先行,即体制改革先行,科技创新先行,产业发展先行和对外开放先行;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方面,充分发挥本市蓝色经济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加强与半岛各城市间的良性互动,以优化蓝色经济区建设布局为重点,有效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经济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充分发挥陆海空综合交通枢纽、高端海洋科技服务平台和良好产业基础的支撑作用,积极推动体制改革、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先行先试,大力增强市场要素的聚集功能和辐射功能,建成半岛蓝色经济核心区,更好地为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服务;建设半岛蓝色高端产业集聚区方面,按照“优化提升一产,发展壮大二产,突破发展三产”的要求,培育重点产业。
2010年的市两会上 ,夏耕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用一章阐述了发展蓝色经济与岛城制定的“拥湾战略”的关系,蓝色经济区与“拥湾战略”正式握手。
宏伟的蓝图鼓舞斗志,伟大的目标催人奋进。憧憬着美好的“蓝色梦想”,岛城踏上了建设蓝色经济区的漫漫征程。2009年9月15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15年,青岛将基本建成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集聚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到2020年,力争将青岛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蓝色经济强市。
在建设蓝色经济区的道路上,为了理顺蓝色经济区与岛城已制定的“拥湾战略”的关系,2010年的市两会上,夏耕市长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专门用一章阐述了这个问题,其中提到,要把实施“环湾保护 、拥湾发展”战略与建设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集聚区相结合,更加注重环湾保护 ,加快推进拥湾发展,积极推动七区一体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这意味着,蓝色经济区与“拥湾战略”正式握手。
董家口港
自2009年5月底全面启动以来,鲁能码头项目正在进行码头主体后方建设及码头前沿胸墙施工,5万吨级通用码头将于今年年底投产运营;鲁能3.5万吨通用码头也将于下半年开工建设。
海底隧道
4月28日,胶州湾海底隧道全线贯通。5月9日,海底隧道青岛端接线工程主隧道全线打通。预计明年上半年,接线工程将与海底隧道同步竣工通车。 海湾大桥
三座通航孔桥全部合龙 ,其中红岛航道桥的施工进度最快,塔柱、箱梁铺设均已经完成,大桥将在明年全线通车。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