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银行动态 > 邮储银行

邮储银行践行普惠金融 服务实体经济

来源:大众网   作者:   2016-01-28 18:04:00

关键词:

  大众网青岛1月28日讯 “普惠金融一直以来都是邮储银行的一面旗帜。邮储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之后,普惠金融的旗帜不仅不会改变,还将进一步明确和加强。”近日,邮储银行董事长李国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表态。 

  八年磨一剑。从一家单一从事储蓄业务的机构发展为功能全面的大型商业银行,邮储银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另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是今年12月9日,邮储银行成功引进了10家中外战略投资者,距离上市只有“一步之遥”。不过,在巨大的变化面前,该行唯一未变的是始终坚持普惠金融的初心。 

  李国华表示,“三农”、小微企业和社区领域是邮储银行践行普惠金融的“招牌”业务,也是邮储银行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优势。邮储银行自2007年成立以来,充分依托覆盖城乡的网络优势,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的定位,自觉承担“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社会责任,走出了一条商业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展望未来,在银行业竞争日愈激烈的大环境下,我国农村市场、小微企业金融和社区银行极具成长价值,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具有丰富的金融服务需求。同时,邮储银行具有遍布城乡的网络布局、发展普惠金融的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未来将会为“三农”、小微企业和社区等普罗大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邮储银行拥有营业网点超过4万个,服务客户近5亿人,是全国网络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服务客户最多的商业银行之一。据了解,邮储银行的4万多个网点,覆盖全国98%的县域。 

  在许多地区,邮储银行是客户获得正规金融服务的主要渠道。在一些边远贫困山区,甚至是唯一的渠道,发挥着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作用,填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 

  不过,邮储银行行长吕家进也坦言表示,“普惠金融的广泛包容性,在客观上决定了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风险较大、成本较高、回报率较低,如何实现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至今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而邮储银行普惠金融业务之所以能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得益于覆盖城乡的网络优势、扎根基层的队伍优势、服务大众的文化优势。吕家进表示,“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发挥邮储特色优势,努力为广大中低收入人群、小微企业平等享受金融服务,共圆伟大中国梦做出贡献。” 

  除了自身积极实践,邮储银行也是普惠金融理念坚定的倡导者和和理论的贡献者。邮储银行是唯一一家定期发布普惠金融报告的银行。 

  在该行发布的《2014年邮储银行普惠金融报告》中,邮储银行表示,构建中国普惠金融体系需要立足四个转变:从金融机构建设向金融功能建设转变。从城市金融思维向农村金融思维转变。从片面衡量指标向综合衡量指标转变。从商业化改革模式向多维度改革模式转变。建立普惠金融体系,需要理性认识、全面看待,坚持好普惠服务、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创新发展四大原则。 

  破解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三难题” 

  大型金融机构实行普惠金融往往面临着诸多难题,集中体现为“风险高”、“成本高”和“回报低”,信贷定价难以弥补风险和财务成本,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保障。 

  因此,有人一种观念认为:“大银行就适合做大贷款、小银行适合做小贷款。普惠金融更多的应该是小型银行来做,大型银行做普惠金融就是‘杀鸡用牛刀’,既不专业,也不划算。” 

  而邮储银行却用行动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大银行也能做好普惠的小额贷款业务,并且能做出自己的特色。由于网点方面的优势,加上信息技术和信贷技术的进步,作为第六大银行的邮储银行,能很好地解决做小额贷款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吕家进行长表示,“普惠金融在过去8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重点做好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零售信贷、社区金融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工作,实现了盈利快速增长、风险有效分散和能力稳步提高”。 

  邮储银行成立以来,始终把发展普惠金融放在改革发展的首要位置。针对普惠金融“风险高”难题,该行积极构建适应普惠金融特点的风险管理体系。 

  在普惠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邮储银行主要得益于“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审慎稳健的风险偏好。二是坚持有特色的零售信贷技术。三是坚持运用信息技术管理风险。 

  早在邮储银行成立之初,邮储银行就立足国情、行情,明确了“适度风险、适度回报、稳健经营”的风险政策,并坚持至今。目前,邮储银行的涉农贷款余额7000多亿元,其中占比近80%的是农户贷款,户均仅有6万元左右;累计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超过2.4万亿元,其中微型企业贷款户均仅40余万元,小企业贷款户均仅230余万元。 

  这样的风险政策与小额、分散、低风险的业务策略,保证了邮储全行整体系统性风险水平的有效控制。数据显示,截止今年9月末,邮储银行的信贷资产不良率仅为银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 

  与一般商业银行业务相比,普惠金融业务更容易出现信用风险、经营风险和操作风险。为有效解决普惠金融风险难以管理的问题,邮储银行一直将风险防控放在工作首位,注重国际经验借鉴,从文化建设、信贷技术、人员管理、合规建设、系统支撑以及社会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全面做好普惠金融的风险防控。 

  针对普惠金融“成本高”、“回报低”的难题,邮储银行创新了服务模式。近年来,邮储银行更加重视信息技术、产品、机构和机制创新,与“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相结合。加速推进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电子银行建设,努力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网络,积极建设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将产品要素标准化,实现批量化和专业化运作,降低普惠金融服务提供成本,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普及性和便捷性。 

  担纲“三农”金融服务主力军 

  自成立以来,邮储银行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战略定位。该行扎根农村、服务农业、贴近农民,与其他商业银行形成良好互补。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末,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超过73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速超过36%,实现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水平。其中,农户贷款占比达80%,远高于银行业平均水平。在人民银行2014年涉农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中,邮储银行优良率位列15家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一名。在银监会涉农贷款各项指标考核中,邮储银行均以优异成绩完成。 

  在服务“三农”的渠道方面,邮储银行的覆盖范围最广。截至2014年底,县域及县以下地区网点数量为28443个,占比71.18%;中西部地区网点数量为16605个,占比41.55%。设置助农取款服务点15.1万个,年度建设填补金融服务空白乡镇15个。 

  在许多地区,邮储银行是客户获得正规金融服务的主要渠道。在一些边远贫困山区,邮储银行甚至是面向当地农民、牧民唯一的金融服务机构,有效发挥着延伸城乡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作用。该行在所有县和发达乡镇均建有专门机构或专业团队,全行从事“三农”、“小微”和社区信贷服务员工近5万人。 

  在服务对象方面,邮储银行信贷投向主要是最为基层的农户。该行累计发放小额贷款近1.1万亿元,笔均金额仅6万余元,有效解决了890多万农户的经营资金短缺困难,真正践行了普惠金融理念。 

  另一方面,邮储银行主动研究现代农业,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今年1-9月已累计投放近157亿元。此外,邮储银行还对农村弱势群体、创业青年、贫困地区农民等特殊群体开发了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近年来,邮储银行还积极探索服务“三农”新机制、新模式、新技术,加大创新力度,持续提高“三农”服务水平。在服务“三农”过程中,邮储银行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做法。 

  值得一提的是,邮储银行建设了五大合作营销平台,着力降低服务成本。该行通过搭建银政、银企、银协、银担、银保五大平台,与农业部、共青团、扶贫办、中国科协等机构,以及新希望、温氏集团等企业开展了战略合作。通过借力平台,邮储银行由单一零散营销实现批量客户开发,有效降低了作业成本,同时客户还能获得政策和科技等支持。 

  例如,去年10月江西省政府和邮储分行推出的“财政惠农信贷通”产品,由江西各级地方政府按比例筹集风险补偿资金,邮储银行按照保证金8倍放大贷款规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最大金额300万元的贷款,不需要其他抵押担保,截至9月末,已累计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近18亿元,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过4000户。 

  针对农村普遍缺乏有效抵质押物,邮储银行积极创新担保方式,通过将大型农机具、大额农业订单、涉农直补资金、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财产住房权、设施大棚、水域滩涂使用权等纳入抵质押物范围,推出了针对不同农业主体的新产品。 

  截至9月末,邮储银行共有21家分行开办了林权抵押贷款,累计放款超过13亿元;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已在广西、黑龙江、湖南、吉林等15家分行开展试点,累计放款18亿元;农房抵押贷款业务也已实现突破。 

  在风险管理方面,邮储银行深入乡村的网点网络和合作平台经营模式,在控制农户贷款风险方面已独具特色。同时,邮储银行还积极借鉴国内外金融机构在小微贷款领域的成熟技术,并结合国内市场进行创新,建立了全流程风险管理体系,在贷前、贷中、贷后各环节明确风险点,指定专业人员对风险进行把控,突出贷后管理重点。 

  “贷动”小微企业的“中国梦” 

  遍布城乡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构成了超过90%的国内经营实体,吸收了超过80%的城乡就业人口,创造了超过70%的企业创新,贡献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超过50%的纳税总额。作为创业创新的主力军、容纳社会就业的蓄水池、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小微企业负载起的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动的“中国梦”。 

  作为全国网点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服务客户数量最多的商业银行之一,邮储银行始终致力于为小微企业提供贴心、专业的金融服务工作,把呵护小微企业的“中国梦”作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提供雨露甘霖。 

  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邮储银行积极把握创新创业主体向小微企业快速切换的市场变化,持续加大金融对小微群体的支持力度。通过推动产品模式创新、探索互联网服务技术、坚持“阳光信贷”等,让小微企业“贷得到”、“贷得快”、“贷得低”。 

  邮储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末,该行行小微企业贷款客户结余145万户,占全国同业小微企业贷款总户数的12%左右;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415亿元,在全行贷款余额中占比约30%;当年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约5900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超过1500亿元,同比增长35%;小微企业贷款户均余额44万元,远低于同业平均水平。全行小微企业贷款笔均小、客户多、增速快、占比高,实现了稳健快速发展。 

  由于小微企业普遍“缺信息”、“缺信用”,相当比例的小微企业仍难以获得融资支持。如何在解决小微企业“贷不到”问题的同时,降低商业银行风险系数,实现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商业可持续发展。邮储银行结合自身优势特点和业务实践,给出了“政银合作”的解决模式。 

  安徽超清信息公司是合肥肥东县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为高清数字视频应用的开发、生产与销售,年销售产值近亿元。但由于工程垫资周期长、研发投入大,一直面临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在传统小微信贷模式下,由于企业缺乏抵押物,很难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支持。随着邮储银行安徽分行“政银担”模式的稳步落地,困扰超清信息的融资难题迎刃而解。 

  安徽“政银担”模式,即在传统担保公司全额担保的业务模式上进行创新,由安徽省各地市担保公司、省担保集团、邮储银行、地市财政按照“4321”的比例,对小微企业贷款进行风险分担。作为安徽“政银担”新型合作模式首批试点银行之一,邮储银行已实现该项业务的“四个率先”,即率先取得“政银担”贷款业务批复,率先实现首笔贷款发放,贷款余额率先突破1亿元,率先在省内16个地市全覆盖。截至9月末,邮储银行安徽分行已为超过300户小微企业提供逾13亿元“政银担”融资支持。 

  今年9月,邮储银行在安徽合肥召开了“政银合作服务‘双创型’小微企业推动会”。据了解,邮储银行已在全行开展“走政府”活动,主动对接各级各类政府部门,全行政银意向合作项目超过5000个,政银意向合作金额突破1000亿元。邮储银行董事长李国华特别指出,邮储银行“既要不断完善自身的风险控制措施,练好内功;又要借助‘政银担’平台,唱响融资增信的大戏”。 

  除了“贷不到”外,“贷得慢”也是困扰小微企业的老大难问题。由于小微企业分布广、规模小、经营风险大,加之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小微信贷往往需要进行繁琐耗时的线下调查、交叉验证。小微企业有时虽获得了银行贷款,却已错过了最佳用款时机。作为“普惠金融服务”的积极倡导者与践行者,邮储银行通过积极布局线上金融业务,努力破题小微企业“贷得慢”难题。 

  来自上海的樊永祺,是邮储银行线上小微金融的受益者之一。说起邮储银行的电子保理业务,樊永琪头头是道,“点两次鼠标,2分钟实现放款,24小时都能发起贷款支用申请,需要就借,不用就还,融资模式方便快捷,非常适合我们这种‘短进短出’的供应商”。 

  据悉,电子保理是邮储银行与电商平台联手打造的O2O融资产品。这一模式让小微企业能够足不出户就享受到融资便利,真正满足了小微企业“速达”的融资诉求。 

  近期,邮储银行还推出了依托中国邮政集团旗下“邮乐网”电商平台的“商乐贷”产品。该产品通过构建依托邮乐网交易数据的信用模型,结合O2O作业模式,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这些电商小微企业只需在手机APP上简单操作,无需办理复杂手续,即可获得信贷资金。 

  小微企业贷款是否真正能够为小微企业“贷”动大未来。不仅仅取决于小微群体是否能够“贷得到”、“贷得快”,还取决于为了获得贷款,企业需要投入多大的成本。 

  成立八年多来,邮储银行始终坚持“阳光信贷”的服务文化,除正常贷款利息外,不收取其他任何与融资无关的服务费用。邮储银行还在银监会“七不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信贷“八不准”的行为规范。 

初审编辑:于潇潇
责任编辑:潘文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