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首页经济小图

千亿级险资增量“在途” 非标料成配置风向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2017-02-24 08:41:00

关键词: 保险;增量

  随着保险业总资产和可运用资金余额逐步增长,险资大类资产配置悄然生变。一方面,权益类投资在追求安全性和稳定收益的基础上,保险资金正寻求通过多方渠道平衡风险和收益,以求得到绝对收益;另一方面,股市震荡为险资寻找更多出路提供了动力。从保险业总体量发展速度来看,2017年,保险资金在各大类资产配置上的绝对值仍将有可观增量,其中权益类资产配置的“新鲜血液”可望达到千亿元量级,但入市资金的绝对量预计将缓慢增长且存在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在债市风险隐现的背景下,非标资产成为险资关注的重要领域,险资的投资范围涵盖债权计划、股权计划、信托等多种工具;特别是在资产证券化创新方面,保险资金正积极挖掘长线价值投资者所能把握的机会,参与到PPP等非标项目的竞标当中,更好地实现资产和负债的良性匹配。

  险资双向承压

  保险机构在负债端和资产端的风险排查成为近期监管层和各公司风控部门关心的重中之重;相应地,保险产品和资产配置调整也在进行,二者联动的压力逐步显露。分析人士认为,2017年,险资投资承受着上述两端业绩的考验,一方面,负债端成本、期限匹配的压力浮出水面,另一方面,资产端再配置的挑战不容忽视。

  中债资信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2017年,随着监管政策对中短存续期产品的趋严,收益率下降一定程度上降低此类产品的吸引力,放大了行业需求的波动性。受宏观经济下行、利率不稳定等因素影响,部分险企实际利率表现可能超过保单设计时的预定利率,导致保险公司的实际成本超过预计成本。而险资投资收益率往往与下一年的保费增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预计2017年保险行业的投资收益率将出现一定的下降,同时保费收入增速会低于2016年。

  长江证券分析师蒲东君表示,险企主要负债工具是承保获得责任准备金、销售万能险获得保户储金、发债等,当前背景下,回归准备金负债或成为趋势。受偏低利率环境、居民消费升级以及保险公司价值导向追求等因素影响,新增保费将集中于长期期缴业务,而新单保费占总保费比重超过40%。新增保费久期在持续拉长,同时存量保费久期也较长,险资负债久期将持续提升。

  据长江证券统计,保险存量资产中一年内到期资产占比在快速提升,从2013年至2016年,险企一年内到期资产占比从10%-15%提升至20%-30%;一年内到期资产主要集中于定存和固收类资产,规模占总资产比重约为4%-8%;定存类资产受利率市场化影响,收益率下行速度较快。从2014年至2016年,定存再配置压力已开始显现,定存占比从20%-30%下滑至10%-20%,当前一年期以内到期定存占定存总额的比重提升至40%-60%,配置压力持续;2014年至2016年,债权类资产配置到期占比在快速增加,债券非标压力开始显现。险资再配置压力较大。

  中债资信研究报告认为,国内经济目前仍将处于底部区且下行压力仍存在,保险业增速将放缓,投资收益将有所下降,整体抗经济周期能力仍较强。债券投资及银行存款在保险投资资产中占比仍较高,此两项收益下滑,保险行业盈利能力受到影响。2017年,预计保险行业盈利能力下降,保险行业将更加重视高收益低风险资产的投资和费用控制能力的加强。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较长时间,市场利率还将持续在低位徘徊,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收益率还将保持下降趋势,而保费规模却稳定持续增长,让保险机构的资产端配置承受一定压力,短期内“优质资产荒”问题仍十分突出。保险机构谋求的是长期稳定收益,现阶段的资产配置选择空间并不是很大,适当提高在资本市场中业绩稳定的大蓝筹股投资配置,对于保险资金而言是大势所趋。从多元化配置角度看,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在资本市场的投入也不会降低。

  千亿级增量静观市场变数

  在上述背景下,保险机构和分析人士对保险资金未来的运用前景依然乐观,而对权益类投资的短期前景“爱恨交加”:一方面,权益类资产配置的变数为保险资金获取超额收益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在A股震荡过程中,险资面临的择股难度增大,表示愿意选择“传统打法”的保险机构相对较多,即重点关注具有防御性的、业绩稳定的板块或个股。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负责人日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虽然权益类投资波动较大,但上市公司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最有效率、最有活力的投资群体,保险资金是长期投资者,更加注重价值投资,不会追涨杀跌,市场的短期波动不会影响保险资金对资本市场看好的趋势,“越跌越买”。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保险公司挑选盈利稳定、低市盈率、高分红比率、有能力穿越经济周期的优秀上市公司进行战略投资,可以向资本市场传递长期价值投资的信号。

  某大型保险公司行业分析人士认为,近期,市场偶有热点,但并不明显构成持续性利好,板块间虽有轮动,然而不容易把握准投资机会,整体来看,一些经济数据和技术分析指标正在显示股市具有维持箱体震荡的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保险资金适合进行常规性的选股操作,最好在已选择的优质蓝筹股上多下工夫,保持一定的耐心适当调整仓位,对于短期内上涨明显的个股也应该适当获利了结。

  尽管如此,保险资金的入市体量依然值得市场期待。某券商研究报告认为,从长期来看,受益于养老金的入市、保险行业保费的增长等因素,资金仍将源源不断地进入股票市场,特别是当前险企权益投资占比距离上限仍有空间。预计2017年保险行业资产到期再配置比例约为10%,保险行业资产配置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如果按照10%至12%的比例估算,预计2017年险企将有5000至6000亿元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

  一位不愿具名的市场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保险资金配置于权益类资产的余额在2016年12月底达1.78万亿元,这一数据与具体证券价格的波动存在密切关系。随着险资整体可用资金余额的增长,这一数字也会出现一定增量,但并不意味着多出的部分就是险资新增入市的资金量,因为权益类资产的浮盈也可能成为推高数字的因素,所以,以保险资金可运用余额增量推算可能入市的资金增量并不严谨。

  “整体来看,保险资金的绝对入市量预计将缓慢增长,保监会刚刚出台投资方面的监管新措施,加上保险公司会对一些万能险账户进行调整,险资投资股市的量可能会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后新增大量资金,但险资具体是否会大量配置股票或证券投资基金,还要看2017年的市场表现,所以存在较大的变数。”该人士说。

  非标或成纾解投资压力出口

  在权益类资产配置面临变数、债市风险引发保险机构警惕的背景下,已有部分保险资金为平衡大类资产配置而将视线转向非标投资。中债资信研报认为,近年来,保险公司更加重视另类及非标投资。展望2017年,由于市场利率影响,保险行业将降低债券投资资产占比及银行投资资产占比,万能险的暂停将使得部分保险公司进行股权撤资,股票投资资产占比下降。预计未来保险公司将深挖优质资产,大力推进其他类资产投资。

  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表示,目前,尚未有规定或文件明确险资所投资的“非标资产”的明确范围及相关监管事项。参照银监会此前发布的有关规定,险资投资的“非标资产”整体上需要满足“非标准化”的前提,即“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同时,其投资范围则更加宽泛,既包括“非标准化债权性资产”,也包括“非标准化股权性资产”,一般涵盖了债权计划、股权计划、信托、项目支持计划、银行理财等债权或股权投资工具。

  实际上,目前险资在非标投资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果,参与的项目形式多样,并且在后续寻找项目方面不断推进。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保险机构通过发起设立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等投资计划651项(不含组合类产品),合计注册(备案)金额16524.9亿元,主要投向交通、能源、不动产等基础设施以及医疗、养老等民生建设。

  至今,保险资金以债权计划形式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投资规模达736.4亿元,以债权计划形式支持长江经济带政策,涉及11个省的41个城市,投资规模达1358.6亿元。保险资金以各类方式投资交通领域4797.6亿元,能源领域2445.4亿元,保障房、经济适用房、棚改项目、养老社区、商用地产等不动产领域5768.7亿元。

  PPP项目被视为适合险资等长线资金投资的重点领域。前述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表示,一些PPP项目为长期产品,在寻找投资者时,倾向于选择与其期限更为匹配的中长期机构投资者,比如保险、社保基金、养老基金等。同时,应当综合考量长期因素,制定合理的回报收益,添加一些中短期产品配套出售,以更好地吸引保险资金。特别是在资产证券化创新方面,保险资金也正在积极挖掘长线价值投资者所能把握的机会,参与到PPP等非标项目的竞标当中,更好地实现资产和负债的良性匹配。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潘文强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