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期货:农户生产经营的"财务稳定器"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7-02-13 08:56:00
2016年11月3日,距离哈尔滨市300公里的赵光农场,种粮大户兰金祥将信将疑地从保险公司拿到了51000元大豆赔付款。与此同时,因为玉米市价高于当初签约价3分钱,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农业专业合作联社负责人张红霞就没有拿到赔付款。虽然不能赔付,不过张红霞也觉得很放心。
价格低于当初的签约价,农户就能拿到保险公司的赔付款,从而有效缓解了农民饱受的农产品价格波动之苦,这就是2015年开始兴起的“保险+期货”金融创新业务。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从2015年开始,在我国东北地区针对大豆和玉米等农产品进行价格保险的试点模式,目前已经覆盖东北三省和安徽、内蒙古、新疆和云南等地,品种也扩大至白糖、棉花和天然橡胶等众多农业领域。据了解,以往保险公司针对农民推出的都是种植险,也就是农民投保后,一旦种植时遇到天灾,保险公司就要赔付。所谓“保险+期货”试点模式,就是农户或合作社向保险公司购买保险,保费由政府补贴和农户自负资金两部分构成,当农产品价格低于农民投保价格时,投保人可以获得保险资金补偿。与此同时,保险公司与期货公司签订再保险协议,向期货公司转移风险,而期货公司则通过期货市场和场外衍生品市场进行相应操作,对冲保单价格波动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期货”作为期货行业联合金融同业的一项创新,体现了行业在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脱贫攻坚战略方面的努力,体现了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体现了行业创新发展的最新方向和成果。在这一模式下,期货公司成为创新主体,并通过多方联动共同铸就农业各类经营主体的收入安全网,充分保障了市场化背景下的各方利益,为农业现代化贡献了“期货力量”。
市场价格低 谁来保障农民的利益
2016年12月25日,当中国证券报记者赶到黑龙江的时候,恰逢这里的第二场大雪,室外温度已经是零下27度,在大豆主产区黑河的赵光农场,记者见到了56岁的兰金祥。他从17岁就开始种大豆,说起老本行,他兴致很高。他告诉记者,以前种粮都是靠天吃饭,年头不好的时候,本钱都收不回来。不过从去年开始,他们第一次给自己的大豆上了价格保险,本来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结果没想到,效果还不错。
“当时(保险公司)给我们签的时候是大豆一块九一斤,我们心里也没底,结果秋天粮食下来了以后,确实是没达到(每斤)一块九,(市场)才一块八毛五,按照保险约定,我们一斤就差了五分钱。”兰金祥说。
他给中国证券报记者算了个账:2016年每亩地产大豆四百斤,一斤和签约的价格相差五分钱,这就意味着,一亩地保险公司要赔给他20块钱。兰金祥有2550亩地,最后保险公司共赔给他51000块钱。
“在赵光农场,最后当地农民获赔共计87万元。”赵光农场场长王宏忠介绍。
不过,价格保险毕竟是市场行为,如果农产品行情好,那么农民卖粮就要按照市场价格销售。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是我国玉米黄金带地区,大部分农民都靠种植玉米为生。该旗农业专业合作联社负责人张红霞说,以前很多农民都过分依赖国家的玉米临储政策,结果今年取消了玉米临储,必须改变观念,才能防范风险,保证增收。2016年年初她也买了玉米价格保险,按每斤7毛5和保险公司签约。低于这个价格,保险公司就会赔付。不过现在玉米市场价格是每斤7毛8,比签约金额高了3分钱,这样保险公司就不赔付他们了。虽然不能赔付,不过张红霞也觉得很放心。
“今年苞米(玉米)质量挺好。价格高我们就自己卖。我们有这个保险了,心里头也就踏实了。”张红霞告诉记者。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会长、南华期货副总经理唐启军介绍,原来采取的政府托底为主的临储保护政策逐步被取消,价格风险上升,给农产品市场带来的扰动越来越大。然而,过去一年来“保险+期货”试点表明,如果有效推广,广大农民面临的农产品价格风险能够得到有效锁定。
农民的保费白交了吗
兰金祥获得了价格保险的赔付,而张红霞只能按市场价格卖玉米。对于农民来说,价格保险到底划不划算,值不值得买呢?
“要有的话,当然得上啊。今年没上这个价格险,明年要是有的话一定要上。”说这话的是赵光农场种大豆的老张。和兰金祥不同,对于刚出现的价格保险,他当时是想等等看,结果现在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兰金祥拿到保险公司的赔付,这让他很是羡慕。
那么,如果农产品的价格高于保险价格,农民的保费是不是就白交了呢?
对此,华泰期货总裁助理温俊杰认为,有的品种,比如玉米可能今年还没有直接体现出效果,但是它所产生的价格锁定和以后的作用是一直存在的。
他进一步表示,目前国内大部分农民的金融意识还比较薄弱,如果脱离了国家的托底政策,随着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他们就必须要利用金融手段在市场上寻求抵抗风险的方法。未来,金融手段将调动农民积极性,对我国农业产业现代化和农业供给侧改革产生更加积极影响。
唐启军说,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加,但是对一些农产品而言,丰产的背后,市场价格风险却在加大,一旦农产品价格发生不利变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我国农业稳产都将面临挑战。在这一情况下,“期货+保险”模式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举措,对于扭转农业困局发挥着巨大作用。
农民的保费到底高不高
保险作为抵御市场风险的一种手段,已经为大家所熟知,对于农民来说,有哪些保险能覆盖到他们?保费水平高不高呢?
据了解,全球最大的大豆玉米生产国——美国就是通过保险实现对美国种植业主的补贴。美国农作物保险主要是“收入保险”,每年政府对种植业主的补贴高达100亿美元,其中投保保费的67%由联邦政府直接补贴,从而降低了农民的投保压力,提高了农民的投保积极性。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东北,投保的费用大概在每亩40块钱左右,由于有各类补贴,农民每亩只要投入8块钱就够了。
华泰期货衍生品业务负责人程鹏介绍,保险价格产生的依据主要来自于他们对过去历年的价格的考量,同时参考当地农民种植玉米的各种成本费用。经过综合测算,最终确定科尔沁左翼后旗玉米“保险+期货”保险价格为七毛五一斤,参考的价格是大连商品交易所十二月份玉米期货合约的整个月的平均价格。
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在试点一年后,跟国际相比,保费还是贵了一些。
对此温俊杰认为,因为我国期货市场还属于相对初级阶段,确实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目前还达不到最理想的运用状态,对于风险无法有效全面覆盖。那么,在风险偏高的情况下,必然会带来较高的成本。因此,农民的保费和境外比起来,自然也要高一些。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市场坐标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即提出“扩大保险+期货试点”,但尚未成立工作组织、形成落实方案,目前“保险+期货”仍缺乏后续开展的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除缺乏顶层设计外,在黑龙江和内蒙古的调研中,记者深深地感觉到,完善推广“保险+期货”项目,目前还有三方面困难十分突出:
首先是农民对该模式的接受程度问题。以玉米为例,前几年国家对于玉米采取临储保护价收购的政策,东北地区的玉米一直存在着政府托底收购价,今年首次采用市场化定价方式,农民采用金融工具来保护自己收益的意识还偏薄弱,农产品价格保险的推广面临重重困难。
其次是保费的资金缺口问题。目前“保险+期货”模式的资金来源,除了农业部补贴的1500万元之外,还包括期货交易所甚至部分期货公司的支持。但这一模式一旦推广开来,上述补贴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与日俱增的需求,迫切需要创新模式来解决保费来源问题。
最后是信用风险问题。由于保险公司对期权产品的不熟悉,以及保险公司与期货子公司体量的不对称,导致保险公司对期货子公司卖出期权之后的兑付能力存在着一些疑虑。在未来“保险+期货”规模扩大时,这个问题很可能会成为部分实力不强公司的掣肘之处。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华泰期货副总裁王强认为,应该进一步加大“保险+期货”模式的宣传引导工作,增强农民风险管理的意识以及金融保险知识,认识到价格保险的必要性和益处,加强跨行业的交流和沟通,尤其是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互通有无,普及各自的专业知识,监管部门也应该构建沟通平台,了解业务开展进程以及相应的风险点,对业务开展方向及时把控及引导。
王强还特别指出,农业保护涉及国家的根本性战略选择,需要一个明确的顶层设计,希望在“保险+期货”模式中加强政府参与的分量,这也意味着和政府的沟通和交流也要进一步加强。
此外,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利用期货、期权管理市场风险,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对此,大商所相关负责人2月6日表示,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两年提出“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大商所将积极贯彻文件精神,在继续试点“保险+期货”的基础上,尝试开展收入险试点,不断增强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能力,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农业实体经济的有效性,使“保险+期货”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市场坐标。
该负责人表示,2016年大商所联合12家期货公司和7家保险公司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和安徽共同开展了12个“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包括9个玉米试点和3个大豆试点,涉及玉米16.32万吨,大豆3.5万吨。其中8个试点发生理赔,共计理赔481.79万元。“保险+期货”模式通过保险产品及期货市场对冲风险的作用,利用市场化手段,在“市场定价”的同时,帮助农民有效的规避了价格下跌风险,成为农户生产经营的“财务稳定器”。
责任编辑:李嘉宾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