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养活你?养老是一场收益率与通胀持久战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2013-06-08 09:33:00
已经快20年烟龄的金成最近发了狠心戒了烟。
让他作出这个痛苦的决定,是因为父亲刚刚动了大手术,花光了大半辈子的积蓄,后续生活需要他收入的支持。本身收入不高的金成也开始为自己退休后该拿什么养活自己而焦虑。
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养儿防老”正在随着“421家庭”的涌现而分崩离析。养老体系的不完善和跑步迈向老龄化预示国人很可能面临“老无所依”的结局。
面对这一可以预见的困境,各方积极出谋划策。试图“延迟退休年龄”缓解老龄化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同时为养老金稳健增值开出了药方:拓展年金养老金的投资范围。银行、保险、基金推出各种式样的养老理财产品。问题是,面对眼花缭乱的产品,你该如何选择合适你的养老专属产品?
养儿防老不再现实 养老体系尚待完善
跑步进入老龄化的中国,让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变得力不从心。
曾经,“养儿防老”是中国人普遍认同的传统,我国法律亦明文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然而,随着“421家庭”的涌现,年轻人到一线城市打拼,在老家留下独居老人的“空巢”现象,希冀子女养老越来越不现实。倒金字塔结构的家庭模式让塔尖人不堪重负,而且,“月光”已成为一部分年轻人的常态,年轻人不“啃老”能够自给自足已是“万幸”。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内地总人口数已达13.39亿,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65岁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87%,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在2025年之前老年人口将每年增长100万。
然而,面对急速老龄化的现实,中国现有的养老模式并不牢固。把现行的养老体系比成一座金字塔,塔底是大家熟知的基础养老金,塔身是企业年金,塔尖是个人养老储蓄。其中,社保作为一种基本养老保障,存在“高覆盖范围、低保障水平”的特点。
据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介绍,“截至2010年底,我国养老金缺口已达1.7万亿元,2011年的养老金缺口比这个数据还要大。”社保养老金支付在“未富先老”的社会现实面前显得捉襟见肘。
养老专家指出,完善的养老保障应该由30%的社会养老保险、30%的企业年金和40%的商业养老组成。海富通基金投资总监戴德舜指出,养老理财最重要的不是获取高收益,而是能规避风险保障安全,细水长流地获取稳健收益。
养老保险产品多样 通胀吞噬收益率
很多人会想到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来养老,而且养老保险一直是保险公司的主打产品之一,但是养老保险起到强制储蓄功能的同时,同样受收益率偏低的困扰。
据记者了解,市场上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主要分为四大类:传统型养老险、分红型养老险、万能型养老险和投资连结险。
新华保险专家介绍,传统型养老保险最大的优势在于利益确定,养老金的领取不受外因影响,但缺点也正因为如此,如果通胀率比较高,从长期来看,就存在贬值的风险。当然,随着保监会新政出台,传统险利率放开也有望成行,传统型养老保险将更具竞争力。
分红型养老保险的利益与保险公司经营业绩挂钩,理论上可以回避或者部分回避通货膨胀对养老金的威胁,使养老金相对保值甚至增值,但是由于分红具有不确定性,也有可能因该公司的经营业绩不好而产生风险。万能险的特点是下有保底利率,上不封顶,每月公布结算利率,按月结算,复利增长,资本市场环境好的时候可一定程度上缓解银行利率波动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投连险是保险产品中风险最高的一类,以投资为主,兼顾保障,不同账户之间可自行灵活转换,以适应资本市场不同的形势。但是投连险更适合风险承受力强,坚持长期投资理念的人,因为短期波动而进出反而可能损失巨大。
专家提醒,从缴费到领取养老金,商业养老保险的时间跨度可能相隔10年至20年乃至更长,其间投资者需要考虑投入保费与领取养老险的收益关系乃至通货膨胀的风险。
政策松绑 养老理财百花齐放
得益于政策“松绑”,养老市场有望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市民养老投资之路越走越宽广。日前,人社部联合银监、证监、保监“三会”共同发文,出台《关于扩大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关于企业年金养老金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两份文件的出台,为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率的稳定和提升拓宽了实现路径。
相对国外已十分成熟的养老基金,我国养老型基金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截至目前市场上仅有2只以“养老”命名的基金。5月23日,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与昆仑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发行的“海富通昆仑信托型养老金产品”首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复。这意味着国内首只企业年金养老金产品正式亮相。戴德舜建议,投资者可选择收益稳健的基金,如保本基金、债券基金以及专业的养老基金等。
银行养老理财产品打破了保险的单一局面。不过,目前养老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大多介于4%到5%之间,多为短期理财产品。从本质上看,目前银行养老型产品的门槛、风险、期限、收益等都与现有理财产品区别不大,只是更加强调安全性、“保本或者略有盈利”,未能在根本上满足养老需求。
此外,国债、长期定存等由于收益稳健也备受投资者青睐。不少人还将目光投在“以房养老”上。然而,且不论有房才能养老的前提,房屋产权年限制度及房价长期走向的不确定性也让人对此仅停留在观望阶段。 记者 杨剑
原标题:拿什么养活你?养老是一场收益率与通胀持久战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