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金融资讯 > 青岛银行资讯

创新发展,特色引领 青岛银行喜迎18周年行庆

来源:大众网   作者:   2014-11-21 09:12:00

关键词:

  11月21日,我市首家总行级法人银行青岛银行迎来自己18周年的行庆。磨砺18载,在全行上下的不懈努力下,青岛银行取得了快速稳健发展,特别是近5年来,几乎是再造了一个全新的青岛银行。截至目前,青岛银行拥有省内70余家分支机构,存款余额近1100亿元,贷款余额近650亿元,资产规模更是从建行之初的38亿元发展到今天的近1600亿元,继续担当山东城市商业银行领航者的角色。
  青岛银行的创新发展之路,也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先后获得了金龙奖“年度最具创新力中小银行”、金蝉奖“最佳管理创新银行”、金钻奖“最佳城市商业银行”奖项等众多奖项;荣膺 2014 世界银行 1000 强,位居第 474 位,首次入围世界银行 500 强,荣获亚洲银行 300 强,位居第 239 位。
  服务升级,开启特色之路
  服务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价值。近年来,“温馨加放心,我们更努力”的服务理念引领着青岛银行的服务升级,通过培训、宣讲、暗访评比,使“温馨加放心”逐渐成为全行员工的“集体无意识”和高度自觉的行为常态、操作习惯。2013 年青岛银行发布“青馨”服务品牌,正式推出国内唯一城商行服务品牌。
  青岛银行的服务升级,还更多地落脚到服务的专业化上。为提升高端客户服务体验,探索城商行私人银行发展之路,2011年青岛银行于国内城商行中首家设立设立财富管理中心暨私人银行,经过3年多发展,青岛银行的财富管理已经成为国内城商行的先行者。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青岛银行率先推出科易贷、智易贷、青易贷等特色产品服务。为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青岛银行将高新区支行更名为科技支行,成为山东省内首家科技支行,通过创新产品设计,优化业务流程,为科技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坚守风险底线,夯实业务根基
  风险控制是银行的生命线。青岛银行创新“虚拟支行”模式,以制度创新完善风控体系,以合规文化引领规范操作。率先从制定详尽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下手,通过建立完善、规范的制度体系,提升操作风险管理能力,来降低各类风险隐患,内部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制度管理活动,持续提升全员风险控制意识和能力。
  同时,青岛银行行内推行“今天我发现”、“本周我巡视”、“每月我总结”等补充制度漏洞,构筑360度风控屏障,将风险文化、合规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弥补制度在操作风险防控中的不足。2007年以来监管评级连续多年为国内最好水平——二级。
  正是得益于完善的风险控制管理,青岛银行在理财产品的设计方面有了根本上的保障,使理财产品加大发行的同时,兼顾了收益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的统筹平衡。普益财富2014年第3季度《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报告》显示,青岛银行理财产品多项排名进入区域性商业银行全国排名前十位,理财能力综合排名、收益能力、发行能力、信息披露规范性、理财产品丰富性五项指标分别位居第六位、第六位、第八位、第八位和第十位。
  科技卓越,勾画“新金融”
  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的生命之源。近年来,青岛银行提出“加大IT投入,推动IT建设思路由经营为主向经营与管理并重、最终向以“信息科技引导业务发展’转变”的发展思路,通过产品创新,不断提升客户体验,新一代网银、手机银行等不断擦亮了该行“科技领先”的特色。
  2013年,曾有视障客户为青岛银行送来绣有“网银无障碍,全国树楷模”的锦旗,以表达对于青岛银行全国网银首推语音验证码服务的感激之情。而创新网银设计,帮助视障人士实现网银操作,也仅仅是青岛银行科技创新的冰山一角。以新一代网银为代表的“E智青银”电子银行建设,以其人性化设计,极佳的客户体验,荣获“最佳网上银行业务创新奖”、“个人网银用户体验奖”等多重奖项。
  互联网背景下,青岛银行提出“新金融”理念,并不断用创新产品丰富这一理念内涵。国内首推能打电话的银行卡“青岛银行手机钱包”,实现了全功能银行卡和手机卡合二为一;全国首家发行非实名手机钱包,面向全国推出跨地域、跨银行的P2B网络金融平台“财富e屋”,成为全国城商行第一家、国内银行业第二家提供在线投融资服务的商业银行;建立了O2O移动产品——海慧生活,承载电子银行、零售业务的各种创新营销及客户拓展活动等。
  18周年,只是青岛银行打造百年银行发展历程中坚实一步,未来,青岛银行将在打造“服务温馨,风管坚实,科技卓越”的特色银行之路上继续努力前行。

初审编辑:祝新
责任编辑:安玉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