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 > 曝光台

多地预售证审批从严 专家称抑制房价反弹压力犹存

来源:新华网   作者:   2012-09-28 11:48: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进入第3季度以来,楼市全面升温的势头呈现:地方政府开始密集推地,甚至在不碰“红线”的前提下想方设法给房地产“松绑”;开发商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融资拿地两不误。与此同时,7、8月份70大中城市价格有所上涨,重点城市价格有反弹苗头。

    就在市场预期开始看涨之时,监管各方接连发力,释放“维稳市场预期”的信号。

北京叫停10宗土地出让

    9月21日,北京国土局紧急叫 停了10宗土地的招拍挂活动。被停止出让的地块为大兴区4宗,丰台区2宗,怀柔区1宗,通州区2宗,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河西区1宗,地块用途包括商业金融用地、商住用地及多功能项目用地。根据预估,这10宗地块入市价格可能超过百亿。

    而此前的9月18日、19日,北京市国土局已经暂停了朝阳区来广营一宗住宅用地和石景山区苹果园一宗商业金融用地的挂牌交易活动。在上海,原本定于21日拍卖的黄浦江沿岸综合开发E18单元1-12地块也在17日被中止出让。

    北京土地储备中心表示,叫停10宗土地出让主要是为了“对规划内容和出让规则进行修改”,修改后这些地块将重新入市交易。中原地产研究机构总监张大伟分析认为,暂停出让的10地块均处于较受关注区域。如果不调整方案,可能会造成“地王”频出的现象,从而影响购房者对市场的判断,波及调控效果。

    多位业内人士亦向新华网记者表示,叫停是为了给“复苏”的土地市场降温,以维稳市场预期。8月以来,多个地方政府密集推地,龙头房企频频拿地,土地溢价率也一路走高。其中9月20日,北京出让了通州和亦庄四宗地块,合计土地出让金达38.43亿元,通州一块多功能用地溢价率超过120%,亦庄两块宅地也均达到合理土地价格上限,溢价率接近40%。

多地预售证审批从严

    与叫停土地拍卖相对应,近来各地住建委从严批审预售证,对新入市项目的数量、定价等均有所控制。9月24日,广州市国土房管部门通过官方微博披露其高价房“限售”政策,其中包括从预售角度对部分高价楼盘限制预售。

    北京虽未对出台“限售”政策,北京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志亦表示,北京房价总体平稳,应不会出新政策。但近日新华网记者在走访楼盘时发现,北京多个项目均因预售证问题而不得不延迟开盘。

    “项目早已达到预售要求,但现在预售证控制得很严,原本计划8月开盘,估计要延迟到10月底了。”金融街·融汇的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已经储蓄了充足的客源,拿不到预售证公司上上下下都很着急。”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这是政府期翼通过调节预售证发放时间来稳定房价。尤其北京新盘近两个月入市项目较多,如果同时发放预售证,在市场上涨预期强烈的情况下,很可能突然促成量价齐升的成交高峰现象,进而炒高房价。

    另外,青岛、南京等地也传出预售审批从严的情况。据媒体报道,部分城市住建委在批预售证时,设置了几道红线:一是新开盘和区域内在售楼盘均价对比;二是老项目后期的预售价格和上一期的销售价格对比。整体来看,要求房价涨幅不超过10%。

抑制房价反弹压力犹存

    与此同时,住建部负责人还公开表示:将适时对执行调控政策不力、放松调控政策,造成房价过快上涨的地区实行问责。由此可见,政府维稳市场预期,抑制房价反弹的决心十分坚定。

    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向新华网记者表示,抑制房价反弹确实重在稳定预期。但土地和楼盘的“限售”,都只是暂时性地抑制了需求,倘若这些需求一并迸发,而后续供应量又跟不上,待售房面积不足的问题将会逐步凸显,北京等部分房价明显偏高的城市房价反弹的风险不容忽视。

    链家地产市场部常清亦向新华网记者表示,利用行政手段进行调控,自然会对维稳预期起到一定作用,但也会影响到市场供应,不能作为长期的调控手段。但若房价持续出现上涨苗头,政府需要采用其他手段来抑制价格反弹。

    事实也表明,抑制房价反弹的压力犹存。就在北京停止出让土地后的第3天,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地块三商业金融用地和体育用地项目成交,金融街控股以34.2477亿元竞得,平均楼面价30428.9元/平方米,刷新今年商业地块的总价与单价纪录。

张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