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敢当时评

批评不必求“精致”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邬轩   2014-06-25 10:56:00

关键词: 批评和自我批评 批评与自我批评 精致 积极的思想斗争 辣味

  现实生活中,“精致”的东西大多很好。以“精致”喻人喻物,往往有欣赏、赞美之意。唯独在人与人之间开展批评的时候,则大可不必苛求“精致”,尤其在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更是如此。

  苛求“精致”的批评会导致不敢拿起批评的武器。我们党历来强调,开展批评要敢于直言,有什么问题就提什么问题,有什么现象就批评什么现象,直面问题,找准穴位,触及灵魂,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如果苛求“精致”,过分追求批评的完美拿捏和被批评者的感受,就会导致批评者思前想后、顾虑重重,怕批评不当导致不敢批评、不愿批评,或批评避重就轻、轻风掸灰、明批暗捧,与党的要求背道而驰,于教育实践活动百害无益。

  苛求“精致”的批评会导致缺少“辣味”。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有一点‘辣味’,让每个党员干部都能红红脸、出出汗。”辣味是直接粗糙的,而不是甜味细腻的。要确保活动主题不变、镜头不换,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真正照出差距、正出样子、洗出精神、治出实效,就必须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中保持一点“辣味”,“辣”出精神,“辣”出行动,“辣”出形象。如果过分要求批评有多么完美无缺、多么“精致”,就会导致批评不痛不痒、少了“辣味”,很难直达心灵、红脸出汗。

  批评是否与人为善,不在于“精致”而在于是否真诚。批评的目的是通过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对批评的认同度、接受度是开展批评能否取得成效的前提和基础。当批评对象认为对方的批评是真诚、善意的提醒和帮助时,批评最容易取得效果;而看不到批评者的善意,即便批评再“精致”,也难以被批评对象接受,达不到批评的效果。

  批评出于公心,与人为善,直率一点,想到就说,直奔主题,一针见血,不是雕琢美玉、精心妆扮,不必刻意求“精致”。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批评就可以肆意涂抹、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给对方难堪。自我批评要找准找实,辣而深刻;批评要直接了当,一针见血;即便批评得不对,被批评者也大可不必耿耿于怀,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http://qzlx.people.com.cn/n/2014/0624/c364565-25192804.html

初审编辑:周传金
责任编辑:徐丽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