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敢当时评

高考集体弊案为何顶风重演?

来源:大众网   作者:邓海建   2014-06-18 11:28:00

关键词: 替考 弊案 高考舞弊 高考作弊 河南高考

  作者:邓海建

  央视报道称,河南高考有人组织替考。组织替考者自称,他们花钱可在监考各个环节获得通融,打点一个考场起步7万元,一名组织替考者还自称是华中科技大学教师。暗访视频中,监考老师发现破绽竟也没有阻拦,枪手们顺利完成了替考,记者已向警方报案。(6月17日央视)

  河南高考舞弊悬疑之所以令人拍案惊奇,是因为就在不久前,全国媒体铺天盖地报道了“山东18名大学生打算到河南,做高考‘枪手’,还未动身就被济南警方抓获”一事。按理说,刚刚东窗事发,最当亡羊补牢,却偏偏心照不宣地替考、明码标价地拉客、牛栏关猫地监管——在高考舞弊的利益链上,似乎总能找到制度的突破口。而此前,根据各地披露的情况来看,金属探测仪、360度视频监控、无线电监测车、全考场信息屏蔽等高科技防作弊技术纷纷登场,舆论将2014年高考冠以“史上最严”的美誉。

  再严,还是有群体舞弊事件发生,这不仅是令人愤懑的事。往前看,2009年吉林非法生产销售高考作弊器材案,2010年甘肃靖远县高技术工具作弊案,2012年,湖北黄冈市公安局查处了蕲春高考舞弊案,2013年,山西忻州在保德县、岢岚县、原平市三地抓获8名参与高考舞弊的作案人员……这些个案虽震惊全国,但毕竟属于“局外人”的作奸犯科,制度还没有溃坏、监管还没有碎裂——但河南高考舞弊悬疑中的“能量”之所以令人瞠目,在于组织替考者竟然号称“各个环节获得通融”;而结果是暗访中,监考老师果然睁眼闭眼,一笑而过,枪手们顺利交卷,完美交易。

  高考舞弊竟然弄成了童叟无欺的诡异市场,底线何在、公平何在?

  这让人联想到有报道称,北京大学生自曝参与异地替考活动,分数过了“一本”线,报酬可达5万元。尽管教育部曾预警,在校大学生参与替考,情节严重的开除学籍,但面对网络上触手可及的替考线索,职能部门似乎还是处在“不诉不究”的层面,最后是潜规则弄成明规则、媒体记者成了揭黑反腐的急先锋。

  河南高考舞弊悬疑尽管有待进一步厘清真相,但三重追问无可规避:一者,考前刚刚发生过未遂的弊案,紧接着又让作奸犯科者故伎重演,高考组织者究竟要承担怎样的责任?二者,今日的高考监考,号称无缝监管,那么,替考轻易得逞,究竟哪些链条出现了“故障”?三者,河南屡屡“中枪”,违法者究竟是“看地下菜碟”还是小概率的误打误撞——问得更直白一点:这事儿,仅此一桩?

  在各地清理加分政策、越来越重视“裸分”的今天,高考公平的要义不言而喻。高考上的弊案与“瑕疵”,往往都是公共关切的重大的事件。今年6月8号下午,在陕西省韩城市新城二中考点,一名高考替考者在最后一门英语考试中被监考老师发现。事发后,当地成立调查组,被替考的考生习某某的父亲、韩城市公安局金城派出所所长习生林被免职。可见,惩戒高考舞弊,与打虎拍蝇一样事关民生国计。最值得反思的是,这种因媒体曝光而捅破窗户纸的集体弊案,究竟因何能顶风重演?

http://www.dzwww.com/dzwpl/mspl/201406/t20140618_10475449.htm

初审编辑:周传金
责任编辑:徐丽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