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城阳 > 教 育 > 校长访谈

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专访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2009-08-13 11:38: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10年前,被誉称为我国海洋学科科学家“摇篮”的中国海洋大学,在国内率先举起了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的旗帜,使学校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如今,面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他们又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出以“科学发展蓄势期远,谋海济国建设名校”为主题的新思路。他们的新思路到底新在哪里?日前, 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教授。 

  吴德星校长说,我们提出以“科学发展蓄势期远,谋海济国建设名校”为主题的新思路,其实就是进一步修改完善学校改革发展规划,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任务。而围绕这一战略任务,学校需要把握好如下几点:一是要突出发展方式的转变,由过去“要素驱动、以量为本”的发展方式转向“内涵驱动、以质为本,外源驱动、以人为本,重在发展、重在改革、重在开放”的发展方式。二是要突出大学的本质属性,在规划中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的功能,围绕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三是在强调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价值观、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注重创造性人格的养成,保持大学最根本的理念、任务和目的,彰显一流大学的卓越内涵。四是进一步突显“重特色、求质量、先做强、再做大”的总体发展策略,对“再做大”中的“大”必须赋予其科学的内涵。中国海洋大学的大,不是单纯规模的扩大,而应该是核心竞争力的强大。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且强校需要人才。吴德星说,基于这种考虑,中国海洋大学一是决心在危机中抓住机遇,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下大气力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其二是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从学科建设考虑,学科队伍不仅需要大师,更需要团队。“大师加团队”模式对提升学科的整体水平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他们在进行学科和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大师的引进和培养,还要进一步加强以大师为核心的团队建设,营造让优秀年轻人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其三是稳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突显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相统一,合理体现员工贡献价值。其四是依托优秀毕业生建设辅助队伍和社会服务队伍。 

  在学校人才培养方面,吴德星校长一直主张“精英教育”,其内涵是什么?吴德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说,我们所说的“精英教育”是一种新时期新内涵的“精英教育”。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型人才不仅仅是学术型的创新型人才,还应包括创业型的创新型人才,学校应着眼于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宽领域创新型人才。努力通过高水平的教师、学科专业、科技创新、支撑条件和科学管理,让学生在学习和研究的全过程中得到高水平高质量的全面教育、能力培养和个性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使其真正具备成为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潜质,并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协调发展、互动促进中,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这些年来,海大一直坚持和不断实践“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丰富和完善人才培养的五条途径——即以深厚的海大文化引领人才培养,以优势的特色学科推进人才培养,以创新的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以强势的科学研究带动人才培养,以开放的国际教育提升人才培养;推进以启迪思维、重视基础、探究问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特点的研究性教学形式;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推出许多激励政策使名教授和广大教师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促进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吴德星说,服务社会是大学的基本职责和重要使命,中国海洋大学在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同时,还在努力抓住国家海洋事业大发展的战略机遇,积极服务于海洋强国战略和省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争创一流建名校。具体来讲,首先要统筹科技资源,突出自主创新,组织孕育大项目,集成产生大成果。其次要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为国家和区域社会发展作贡献,比如积极切入海洋油气开发技术领域、推进落实“蓝色兴鲁行动计划”和“蓝色兴市行动计划”等等。还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切实提高服务社会的贡献度。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当今的一大社会热点。吴德星校长却不赞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说明大学生数量过剩”这样的观点。谈及这个问题,他说,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全民素质的提高。当前,我国大学生数量不仅不多而且还远远不够。造成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除了受金融危机影响外,还存在教育发展不均衡、专业结构不合理、招工单位的用人条件以及部分学生就业、择业观念等原因。解决就业难问题,根本的还是要加快经济的发展。扩内需保增长的交汇点就是促就业,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坚定信心渡过危机,才能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就学校而言,要积极落实国家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开拓就业市场,加强就业教育,鼓励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创事业的就业观念,积极引导、大力推进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中西部地区就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强对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国家允许在科技项目预算中列支间接科研费用,学校鼓励有能力申请大项目的教师,建立自己的项目助研队伍,拓展优秀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在教育教学方面,要根据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增强专业适应性;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为重点,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本报记者 凌翔)
wanghj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