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新闻

“表扬与自我表扬”的信息公开总结给谁看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朱昌俊   2015-01-13 11:01:00

关键词: 受众意识 公开信息 触网 成绩单 交流

  对于信息公开理解上的偏差,与停留在“表扬与自我表扬”之上的总结,其实是互为表里。比如信息公开与发布的形式虽然“触网”,但在实际运营中,仍停留在单向度的宣传上,忽视与公众的互动,更缺乏在互动中弥补不足的动力与问题意识。此情景下的公开,已然只能是形式大于内核。

  2014年12月下旬,各省与各部门公开了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落实情况的总结。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出具报告梳理上述公开信息,赞许各省、各部门初次公开成果之余,也指出此次公开略嫌亮点不足,主因在部分政府及部门的信息公开工作确实缺乏内容,体现在总结上就是“寥寥数语,底气不足”,或停留在“表扬与自我表扬”之上。

  较之于去年个别部门出现的“零透明度”现象,今年各省和部门在信息公开上的整体表现,在形式与内容上都有明显进步。在总结上一些甚至采用了时下流行的“一图读懂”的创意呈现,但其中大部分,仍是以一种公文体形式出现。虽然有其严肃性,但这种表达方式或就已经说明了,这样的总结报告,既未能跳出“官话”泥淖,也难以超越“重成绩,轻问题”的尴尬。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除了信息公开的现实约束力不够,在根本上或许还是一种观念上的偏差。即这份年度信息公开成绩单到底是向谁展示?答案依然模糊。如果没有受众概念,或者完全将公众排除在外,其流俗于泛泛而谈的公文汇报文体,难言意外。

  信息公开方式的多元化,从主要依靠报纸、电视台发布信息到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齐上阵,被很多地方视为是信息公开的一大重要亮点与进步之处。不可否认,较之于传统的单向度的信息发布,这种进步值得肯定。但也正如报告所指出,仍有不少单位将信息公开理解为宣传功能,以媒体、微博发布次数作为成绩。

  以上对于信息公开理解上的偏差,与停留在“表扬与自我表扬”之上的总结,其实是互为表里。比如信息公开与发布的形式虽然“触网”,但在实际运营中,仍停留在单向度的宣传上,忽视与公众的互动,更缺乏在互动中弥补不足的动力与问题意识。此情景下的公开,已然只能是形式大于内核。对应到总结上,也就自然倾向于多谈成绩,少谈问题,给人以“表扬与自我表扬”的观感。

  必须看到,那种“只谈成绩,避谈问题”的高大全总结方式,已经越来越与公众的期待相背离,在现实中很可能沦为“自说自话”,也容易让人对已有的成绩产生怀疑。正如网络趋势研究学者谢尔·以色列在《微博力》一书中的提醒:“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换的时代——一个全新的交流时代正在代替老朽的、运转不灵的传播时代。”而形成停留在谈成绩层面的总结报告,一个重要原因,即是缺乏“交流”的意识。

  当然,受众意识的培养,服务意识的落地,离不开具体的制度保障。正如分析报告所示,上级细化公开工作标准是左右“成绩单”效果的重要砝码,国务院办公厅在工作要点等文件里要求的越具体,各级政府机关做得也就越规范。而在规则的细化之外,如何让信息公开导入更多的民意评价与参与可能,真正接受民众的审视与监督,亦是告别“表扬与自我表扬”的关键所在。(朱昌俊)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赵晓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