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中日韩自贸区第三轮谈判月底启动 青岛申报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作者:   2013-11-12 13:54:00

关键词: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青岛

  “以中日韩自贸区为重点,加快谈判建立高质量的自由贸易区。”继上海自贸区试点后,国研中心公布的“383”改革方案中,对中日韩自贸区的提及,再次引发关注。  

  本月底,中日韩自贸区第三轮谈判将启动,自贸区从设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凭借与日韩的区位和经贸合作优势,山东在争取中日韩自贸区的先行区上有特殊优势,一旦山东省能先行先试,无疑是区域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好机会。 

  青岛已启动自贸区申报 

  “一旦中日韩自贸区能够落户青岛,关税的降低就能节省一大笔费用。”青岛中塑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对自贸区的政策充满期待。该公司从事石化产品进出口,韩国市场占很大份额。 

  作为全国首批成立保税区的城市,青岛一直寻求转型为自贸区。近日,青岛出台了《青岛市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建设纲要(2013-2020年)》,标志着申报创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全面启动。 

  青岛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刘文俭参与过青岛自贸区前期的课题工作。刘文俭告诉记者,与作为全国对外开放试点的上海自贸区不同,青岛自贸区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侧重于先行先试中日韩自贸区,发挥与日韩的区位和经贸合作优势,突出研究探索中日韩自贸区谈判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具有试验意义的措施。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已经持续了大半年,青岛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青岛首先要争取到先行试点城市。”为此,青岛市出台方案深化与日韩的经贸合作,力争到2015年,青岛与日韩贸易额占全市的贸易额比重由目前的25%提高到35%。 

  目前,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管委会委托商务部研究院,确定了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的先行启动区选址地点,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的西海岸出口加工区也将升级为面向日韩的“进出口加工区”,并提供保税政策等配套服务。 

  青岛保税区管委会主任王怀岳说:“早已转型保税港区的青岛,正加快向自由贸易港区的方向发展。” 

  中韩自贸区谈判进展会更快 

  10月31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透露,中日韩自贸区第三轮谈判将于11月26日-29日在日本举行。不过,谈判的结束时间表仍不确定。 

  自2002年中日韩自贸区设想首次提出,至今年3月26日开始第一轮谈判,就走了11年,而日本与中韩两国的政治摩擦,给自贸区落地增添了变数。 

  乐观人士指出,在目前的政治环境下,中日韩自贸区能进入第三轮谈判,显示出三国政府在自贸区的缔结上,实施了“政经分离”原则。而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认为,政治上的阴云的确给经济上的谈判带来很大影响,这是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不过,中韩自贸区谈判应该更为现实,进展也可能更快一些。” 

  桑百川介绍,在中韩双边谈判中,农产品贸易、双边投资自由化的开放度等问题,仍是目前双方谈判的焦点。 

  除了青岛,山东多个地市都在积极谋求对接中韩自贸区。“目前对自贸区竞争力度最大、最积极的是烟台、青岛、威海三城市。”山东社会科学院对外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范振洪说。 

  “争取成为自贸区先行区的山东城市,属于山东的几个经济增长极。这些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也聚集了大量人才和具有领先意义的企业。”桑百川表示,不管山东哪个城市能率先试点,自贸区所带来的更自由的贸易和投资规则都会使其经济增长功能进一步释放,进而带动整个山东经济的发展。“随着贸易规模、投资规模扩大,对外联系更加便捷,必然会使整个区域内的企业寻找扩大投资和出口的机会。” 

  自贸区让科技企业最受益 

  对于中日韩自贸区,除了山东,不少地方都参与了先行区的角逐。其中,天津在今年6月前,就向国务院上报了自贸区方案,当地官员称,“天津自贸区规划第一稿早于上海提交”。 

  天津的创新效率引人注目,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刚介绍,截至今年上半年,天津已吸引了北京三分之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落户,天津的5万多家中小企业,对天津的经济贡献率超过40%。 

  “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应该是‘创新驱动、科技导向’,是更富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刘刚说,“自贸区为何越来越重要?因为在后面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经济开放的依赖程度更高。” 

  刘刚说,在保税区的管理模式下,国内企业进口的零部件,从入关到出关一般需要5—7天,而升级为自贸区管理模式后,中日韩自贸区的货物最快24小时可达。“虽然就相差几天,但在这个信息流、物流爆发式增长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可以省出巨大的仓储成本。” 

  “从上海自贸区试点中可以看出,每一项举措的核心都是降低成本,时间成本、交易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都能降低,这样才真正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刘刚认为,从自贸区中获益最多的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若中日韩自贸区先行区落地山东,将成为整个山东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契机。 

  刘刚分析,山东省以大企业为代表的规模经济发展模式,能否借机完成升级,将决定山东经济未来10年的发展。

  

  马卫刚 青岛市商务局局长 

  申报青岛自贸区是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重要突破口。中日韩自贸区建成后,消除贸易壁垒,有利于扩大中国对日韩产品的进口,提升向日韩出口产品的质量。开展双向贸易方面,青岛有着很大的合作空间,鼓励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推动建立更合理的国际分工体系。

  

  刘文俭 青岛市委党校教授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意义不仅局限于国家层面,对城市发展意味着机遇。如果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先行区能设立在青岛,对于促进青岛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建设海洋领军城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文正 青岛一国际贸易公司经理 

  一旦中日韩自贸区能够实现,在纺织、服装、家纺这样一些传统产业当中,企业会获得大量的成长机会,业务增长将非常大。同时,三个国家的企业都要在同一个平台和同一个层面上进行竞争,企业需要借鉴日韩先进企业的一些经验,打造企业国际竞争新的优势。

    原标题:中日韩自贸区第三轮谈判月底启动 青岛已申报

初审编辑:赵永刚
责任编辑:徐丽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