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跻身全球金融中心前50 国内排名第4位
来源:青岛日报 2016-09-28 14:05:00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是一项为全球主要金融中心进行分类、评分和排名的评价体系,由伦敦金融城国际智库Z/Yen集团进行调查发布。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GFCI指数涉及到营商环境、人力资本、美誉度、基础设施、金融业发展水平等方面,全面反映着目标城市的综合发展实力和金融竞争力,具有较强的国际权威性。
“此次青岛排名大幅提升,反映出青岛在城市总体发展水平以及金融业改革发展实力方面的大幅提升,也标志着我市在山东‘金改’的带动下,在财富管理试验区建设的引领下,建设面向国际的财富管理中心城市迈出了更为坚实的步伐。”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自2014年2月青岛获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来,资源加速聚集、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成为青岛金融业的真实写照,“财富青岛”的品牌影响力日渐彰显:
近期,国内第一家外商独资财富管理公司获得欧洲央行批准,将在我市注册落户。
国内首个以人民币字样注册的基金——山东省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完成注册,并正同步开展基金管理公司注册及项目储备、资金募集工作。
中国工商银行子公司瑞华国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子公司信恩润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均已完成在青注册,已开展不良贷款处置工作。
青岛市资产管理公司经银监会核准,已着手开展3.02亿元不良资产处置工作。
目前全市资产管理公司已达到5家,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居首位。
青岛市引进的国内第一家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中心,筹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青岛银行金融租赁公司、青建集团财务公司获批筹建。乐视集团资产管理公司落户青岛,正在申请基金销售牌照。
作为全国唯一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青岛市还紧紧围绕国家金融改革重点方向,牢牢把握财富管理改革创新的关键环节,积极争取和持续推动政策创新试点,力争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首批创新试点政策中,推进跨境财富管理便利化,从韩国银行机构借入人民币资金试点推广到全省范围;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开始试水;试验区内5家企业获得合格境内、外有限合伙人(QDLP、 QFLP)试点资格。
今年上半年,有关国家部委批复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第二批创新试点政策,扩大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开展综合监管试点、设立全牌照合资证券公司和外资控股基金管理公司、建设大宗商品仓储物流设施及商品期货交割库、设立多种新型保险机构等20多项试点政策获得国家批复。
财富管理金改区获批以来,我市还积极发挥金融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交易效率、聚集金融资源等方面的决定性作用,金融市场活跃度大幅提升。仅今年以来,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新增额大幅增长,保费收入增速在计划单列市位列第一,直接债券融资实现翻番,青岛成为全国唯一不良贷款连续五个季度双降的城市。金融总体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基金注册数量超过500家,比试验区获批前增长206.7%,注册资本超过800亿元,比试验区获批前增长180.7%。
此次全球金融中心排名特别下设了“有望进一步提升影响力的15个金融中心排名”,青岛位列全球第二位,表明了全球专业人士对于青岛金融中心未来发展的关注和期待。“下一步,青岛将以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抓手,全面推进金融资源聚集、金融改革创新、金融开放合作以及全方位的营商环境建设,争取面向国际的财富管理中心城市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链接:青岛金融业多项指标创新高 多个指标“领跑”全省或计划单列市
今年以来,在国家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全面驱动下,青岛市金融业发展再度驶入快车道,多项指标创出新高,有的还在全省或计划单列市“领跑”。
青岛市金融办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新增近千亿。截止8月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149.8亿元,新增存款994.1亿元,余额同比增长9.97%,较去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本外币贷款余额12768.4亿元,新增1191.6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3.3%,较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若将不良贷款处置、信贷资产证券化、政府债务置换等因素还原后,前8个月我市实际新增贷款近1500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
保费增速居计划单列市首位。今年1至8月,全市实现保费收入234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42.3%,在五个计划单列市中,保费增速列第1位,保险业保费规模列第2位。
直接融资规模再创新高。今年以来,全市实现直接融资764.2亿元,债券融资规模为去年全年的1.95倍,基本实现翻番。全市境内外上市企业42家,累计融资额达到621.08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97家,累计融资28.2亿元;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374家,新增挂牌企业56家,为挂牌企业实现融资36.43亿元。
金融机构规模不断扩大。今年以来,全市新增金融机构8家,总数达到229家,法人金融机构达到25家,外资金融机构达到34家,数量列计划单列市第二位。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达到48家,注册资本84.66亿元;融资性担保公司达到44家,注册资本共计74.1亿元;民间资本管理公司30家,注册资本28.1亿元。
银行不良实现持续“双降”。截止8月末,全市银行机构不良贷款总额229.44亿元,比年初下降6.66亿元,不良贷款率1.79%,比年初下降0.2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不良贷款数据连续五个季度实现双降,为全国唯一连续下降城市。
财富管理资产规模大幅提升。截止8月末,青岛辖区银行理财产品存续数量9737款,金额2980.11亿元,同比增长32.97%;119家证券分支机构客户总资产2435.77亿元,同比增长10.52%;35家期货经营机构当年累计成交金额19442.48亿元,期末客户权益32.98亿元;保险资金在青岛运用余额达到173.5亿元,比年初增长13.8%,销售理财型保险产品60.92亿元,同比增长27.54%。
责任编辑:丁一珈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