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胶州 > 记者调查

互助相伴有爱为帆

来源:胶州市新闻中心   作者:   2009-09-08 19:16: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记张应镇孤残儿童寄养家庭
    有这样一些孩子,因为先天的残疾或各种原因,他们从小失去了亲生父母,他们本来生活在儿童福利机构内,也渴望着拥有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家庭;有这样一群父母,全心全意地接纳了这些孤残孩子们,组成了新的家庭。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血缘,却相携相伴共同生活多年,他们用扶弱助残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亲情和爱的故事。这就是张应镇的166个寄养家庭和220多个孤残儿童的故事。
    2001年,青岛市儿童福利院为孤残儿童寻找寄养家庭,让孩子们在有“爸爸妈妈”的家庭里生活,来到了张应镇,爱心汇流到了一起,东张应村成为当时青岛市唯一的孤残儿童农村寄养基地。经过几年发展,现在张应镇东张应村、西张应村、院后村、集南头四个村166个寄养家庭里养护着220多名孤残儿童。
    生活在这里的孤残儿童都有着不同的身心残障,寄养家庭的爸爸妈妈们紧密配合儿童福利院的要求,对孩子亲情呵护,进行生活教育,改善无障碍的生活环境,参加养育、护理、康复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学习,组织各种康复和教育小组活动,促进孩子改善身心健康成长。寄养在村民宋承秀家的两个孩子,刚来时不知饥饱且大小便失禁,不吃就哭闹,吃了就拉尿,特别是夜里要起四、五次,宋承秀夫妇总是不恼不躁地跟着忙活,多少个日夜都是在无数次被哭闹声惊醒中度过,经过耐心地培养和医疗,孩子已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身体状况也明显好转。
    孩子饿了,有妈妈做饭喂饭;孩子病了,妈妈放下一切日夜陪着、关心着;孩子的咿呀学语、蹒跚学步,无不牵挂在爸爸妈妈的心上。失去了亲生父母的孩子,在这里得到了再生父母的关爱。孤残儿童赵桐先天语言障碍,就连简单的语言也表达不清楚。被寄养在村民陈兰梅家后,陈妈妈利用录音机、图片和拼图板等,一字一句地教他对口型和做示范,并经常带他到附近的幼儿园感受小朋友的童真乐趣。经过不懈努力,赵桐逐渐地能够比较准确地发音了,一天清晨,他向陈兰梅清晰地叫了一声:“妈妈,我饿了”。陈妈妈先是一愣,接着一把搂过孩子,眼泪哗地流了下来。
    快乐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快乐的家庭才有快乐的孩子。寄养父母们积极参加青岛市儿童福利院组织的三八节“我是好妈妈”演讲比赛;陪伴孩子参加“六一残疾儿童社区运动会”。张应镇政府和青岛市儿童福利院还联合为优秀寄养家庭挂“和谐家庭”门牌。众多寄养父母都说,“孩子来到我们家,给我们带来了多少快乐,真得感谢孩子。”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寄养家长,他们付出了深情的爱,更感念着孩子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166个寄养家庭,无数个日日夜夜爱的付出,承载着一个成功的孤残儿童养育模式:“家庭寄养已经成为孤残儿童主要的养育模式之一,突破了传统的隔离模式,给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了显著的变化。”在青岛市儿童福利院的监护下,张应镇政府和附近村庄积极参与到了孤残儿童养护教育中,形成了国家民政部领导和专家高度肯定的“寄养儿童融入社区、社区照顾孤残儿童”的社区化寄养模式。
    这就是张应镇的166个寄养家庭,他们普普通通,却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将互助的美德发扬光大。
wanghj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