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时代来临 两会代表委员求解学前教育
来源:光明日报 2016-03-17 17:01:00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预计每年新增300万儿童,按现在的学制,3年内将新增900万儿童在幼儿园就读。”3月5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两会“部长通道”表示。
入园人数短时间内激增,但一些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如何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实现“入好园”?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加强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保证适龄儿童顺利入园。
“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刘先生最近很闹心:眼瞅着3岁的儿子到了入园年龄,可附近的公办园提前一年多就得登记,“打破头也挤不进去”,民办园又太贵,“一学期下来差不多要将近两万元”。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维科家纺有限公司电商产品部员工杨晓霞也很关注入园问题:“工友们的孩子想进公办园非常难,大部分只能上民办园。经济负担重不说,大部分民办园教学质量和安全保障水平参差不齐。我希望普惠性幼儿园能多起来。”
“由于收费低、师资稳定、管理与教学质量有保障,每到招生季,各公办幼儿园就门庭若市,公办幼儿园招生公平与否也成为热点。”作为当地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邢台市副市长史书娥深有同感。
学前教育投入、师资均不足
“据教育部最新统计,至2014年底,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70.5%,在农村尤其是连片特困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普遍在50%以下,不少贫困县甚至仅为30%~40%。还有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困难家庭儿童和残疾儿童等,他们大部分因经济困难、资源短缺处于‘入园难’的困境。”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说。
症结在哪儿?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中山纪念中学原校长贺优琳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不足:学前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我国各地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普遍不足,导致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公办幼儿园稀缺,幼儿教师严重不足。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表示,编制不足等也制约着学前教育发展:“当前,我国公办园教职工编制严重不足。教师编制带来的财政拨款在公办园运行成本中至少占65%,由于运行经费没有来源,公办园不得不另外收费自行聘用教师,被老百姓称为‘公办黑园’。在当前严格控编的情况下,幼儿园教师编制问题很难解决,但运行经费不解决,根本留不住教师。”
“最大的缺口还是在农村。”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表示,国家2010年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后,乡村幼儿园数量大幅增加,2011年到2014年新增13899所,但仍存在较大缺口,无法满足百姓需要。
学前教育增量提质须并重
怎么做才能好入园、入好园?袁贵仁表示,把人口变化和教育结合起来,合理布局学前教育机构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他还表示,将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支持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采用政府购买方式扶持民办幼儿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学前教育教师的招生培养,加速在职学前教育人员的培训,推行学前教育特岗计划和支援计划。
刘焱委员认为,要从提高公办幼儿园占比、制定公办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出台具有指导价值的幼儿园玩教具配备标准、提高办学质量等方面入手。刘焱委员强调,学前教育的增量和提质必须并重,财政投入应该更多地投入农村,补齐农村幼教的短板。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认为,公办与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要“两条腿走路”,要给予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政策扶持和经费支持,采取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方式,对民办的普惠性幼儿园按学位数予以补贴。(记者 邓晖 晋浩天)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