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分享秋燥怎么破?
来源:大众网 2016-09-21 11:06:00
秋燥分温凉,你是哪一种?
燥为秋天的主气,其中初秋有夏日之余热,天气晴暖而干燥,燥与温热结合,称为温燥;深秋有近冬之寒气,久晴无雨,气候干燥,天气逐渐转凉,燥与寒结合,称为凉燥。
燥邪为患有两大特点,一是燥邪干涩,易伤津液;二是燥易伤肺。故燥邪袭人之时,可以出现口唇、鼻咽干燥,干咳,皮肤干裂,大便秘结等表现。温燥除此之外,多感身体发热、出汗、口干而渴、咽干或痛、鼻衄、干咳无痰;凉燥则常有身体发冷、头痛无汗、口不渴、鼻塞、咳嗽有痰而少。
怎么吃可防治秋燥?
入秋后,可根据气候变化,按照“减辛增酸”的原则,通过饮食对秋燥进行调理,主要是多进食含水分多的水果、蔬菜。
防治温燥可选梨、葡萄、猕猴桃、甘蔗、荸荠、番茄、萝卜、百合;防治凉燥可选柿子、石榴、广柑、苹果、白果、核桃、银耳、藕、胡萝卜等。
此时,应少吃辣椒、花椒、胡椒以及葱姜等辛辣食物,尤忌如麻辣火锅之类大辛大热之品,以防助“燥”为虐,化热生火,加重秋燥。
饮用白开水是人体补充水分的最佳方式,晨起和睡前各一杯水(约200毫升/杯)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此外,新鲜蔬菜水果,牛奶,五谷杂粮做成粥(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红枣莲子粥、山药粥),都可作为机体水分的良好来源。饮水应做到“少量多次”,饮水时间应分配在一天中任何时刻,淡茶水、柠檬水也可替代一部分白开水,正常成年人这部分的推荐量在1500~1700毫升。
燥气容易伤阴,出现皮肤干燥,除了多饮水、喝汤之外,还需外用一些滋润的护肤品保养肌肤。另外,秋高气爽,是进行户外锻炼的大好时机,应多到户外活动,呼吸吐纳,增强肺功能及抗病能力,有效地抵御燥邪的侵袭,对冬天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责任编辑:刘梅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