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大众网·海报新闻青岛11月21日讯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写道:“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海慈医疗集团肺病科王燕青主任医师指出,进入冬季应顺时养生,冬季养生对于预防各类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起居养生——“养藏”阳气
冬天是天寒地坼,万木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1、早睡晚起:人们要适当早睡,同时,早晨也不宜起得太早,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2、注意衣着:太厚太薄都不好,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建议外出时,体质弱的人最好穿高领而且护腰的服装。
3、注意脚部的保暖,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以促进血液循环。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
4、天冷也要注意通风。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小时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20多升,所以要经常开窗换气。
情绪养生——谨防抑郁
小雪节气的前后,由于夜间时间越来越长,白天时间越来越短,阳气潜藏,阴气渐盛,气温降低,天气时常阴冷晦暗,再加上树叶凋零,寒风瑟瑟,人们的心情很容易受到影响,引起心理上的一些感伤,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甚至会导致抑郁症状的发生。抑郁症的发生多由内因即七情过激所致,七情包括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清代医学家吴尚说过:“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此时姐在精神调养上要做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使神志深藏于内,含而不露,安静自若,合理用脑,保持安静与乐观,发自内心的去关爱自己,不张牙舞爪、不暴露、不折腾自己的心神,不过度消耗阴精,从而使体内阳气的得以潜藏。
在冬季,人体的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因此,冬季养生要注重于“藏”,藏的意思是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静。专家建议,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对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心态平和。保持乐观,节喜制怒,多听听音乐,让美妙的旋律为生活增添乐趣,同时,要多参加娱乐活动,多晒太阳,以激起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
饮食养生——过犹不及
小雪节气饮食对正常人来说,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具体地说,这个季节宜吃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温补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鹿茸等;益肾食品有腰果、芡实、山药熬粥、栗子炖肉、白果炖鸡、大骨头汤、核桃等。
冬藏进补好食材:1、红枣:枣味甘性温、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红枣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强、滋养全身细胞,是一种药效缓和的强壮剂。红枣可以健脾益胃:脾胃虚弱、腹泻、倦怠无力的人,每日吃红枣七颗,或与党参、白术共用,能补中益气、健脾胃,达到增加食欲、止泻的功效。2、栗子:冬天的食补重点是肾,栗子被称为“肾之果”,具有补肾壮腰、活血化瘀的功能,很适合冬天人体的需要。栗子性温味甘,有补肾强筋、健运脾胃和活血的作用,老年人经常食用栗子可以治疗肾虚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大便溏烂等症状。3、羊肉:羊肉在冬季食用对身体更为有益。因为,羊肉所含的热量比牛肉还高,冬天吃羊肉可促进血液循环,可改善因阳气不足而导致的手足不温、畏寒怕冷等症状。羊肉中铁、磷等物质的含量比其他肉类高,适于各类贫血者食用。
然而在这个进补的季节,过量吃油腻食物,往往又会产生内热,出现痤疮、烦躁和便秘等症状,这就具备患流感的内部环境。而辛辣食物又可加重内热,稍不注意外感风寒即可患上流感。所以饮食要合理,注意荤素搭配。蔬菜水果要注意适量补充,如大白菜、萝卜、香蕉、苹果和梨等。如因天气干燥导致口干、咽干,可以喝梨水润肺止咳,还可以煮萝卜水饮用(最好是白萝卜),可以理气健脾、清热利尿,也可以促进消化防流感。
运动养生——适度为宜
小雪节气前后是季节性感冒的高发期。加强运动锻炼可有增强免疫力,有效预防感冒。此外,小雪节气通过体育运动,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明显增加,从而保证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氧供应,使人精力充沛。运动还能减轻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
小雪时节,要持之以恒进行自身锻炼,最好选择在中午较暖和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等温和的有氧运动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反易受凉,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所以在运动锻炼过程中,不宜出汗过多。根据中医学“天人合一”以及“五行学说”,肾主骨生髓,而寒易伤肾,故冬季易出现骨关节疾病,运动同时应注意对骨关节的保护。
冬季养生慎防三类疾病:
一、呼吸道疾病
冬天寒冷,而且空气干燥,尤其在降雪少的情况下,病毒和细菌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呼吸道黏膜很容易受刺激,抵御细菌的能力下降,因此很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肺炎、哮喘、流感都是这个季节需要重点防范的疾病。
防病对策:
①冬天室内环境相对密闭,空气污浊,如使用空调、有地毯的房间,空气质量较差,因此一定要注意通风换气。建议在午间温度相对高时开窗通风。
②适量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最好在上午十时到下午两时适当到户外活动,活动不要太剧烈,散步、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等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③建议戒烟,因为在烟雾的刺激下也很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
④注意防寒保暖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建议有条件的朋友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0-22℃比较合适,建议家庭配备湿度计,根据湿度计显示,适当调整室内湿度(60%-70%之间较为适宜)。从有暖气的房间外出时,若有出汗,应待汗消退后再出门。
⑤适量饮水,保证机体新陈代谢正常。
二、心脏病
在冬天,老年人对寒冷刺激的适应性相对较差,因此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天气寒冷会使人的血管收缩,血压增高,供血不足,因此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心绞痛,甚至导致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而心绞痛的最主要表现就是胸部的疼痛、憋闷等,也有的患者表现为一侧的牙痛、上肢疼痛,还有的女性患者会表现为呼吸困难、胃部不舒服等,因此很容易被忽视。
防病对策:
①老人一定要注意温度变化,注意保暖。
②由于冬天天气寒冷,老年人血管容易收缩,血液黏稠度比较高,因此一定要注意适量补充水分,降低血液黏稠度。
③情绪的波动也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因此老年人一定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激动,大喜大悲尤不可取。
三、脑血管病
老年人由于本身的衰老,血管出现硬化,弹性变差,寒冷、劳累、情绪变化都可能使血管突然收缩,导致供血不足,大脑出现缺氧状况,发生脑出血或脑栓塞,俗称“中风”。一般来说,中风分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也就是脑栓塞和脑出血。缺血性中风的早期症状有突发眩晕、突然间半侧脸、身体麻木、无力等,也有患者看东西重影,频繁打哈欠。出血性中风表现为突然的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等,患者血压也会明显升高。
防病对策:
①老年人要保持心态平和,但不要过于顾忌这类疾病,有的老人怕自己患这类疾病,反而吃不好、睡不好,结果更容易发病。
②如果要锻炼最好听从医生的建议,循序渐进,而且不要从事太过剧烈的运动。运动要适量,而且要持之以恒。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