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慈医疗集团:中医刺血疗法

2019-04-28 09:11:00 来源: 大众网青岛·海报新闻 作者:

  大众网青岛·海报新闻4月28日讯 刺络放血疗法(简称刺血疗法)是中医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考古发现的砭石、石针、骨针来看,我国早在5000年前就已经使用放血疗法来治疗疾病了。史前时代,我们的先祖们用砭石刺破脓疡,放出恶血,即是刺血疗法的发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已明确指出“病在五藏固居者,取以锋针”,将锋针(即三棱针)定为刺血的工具,并阐述刺血治病的操作、取穴、治病范围等。中医刺血疗法操作简便,疗效迅速,于临床中往往立起沉疴,顿消固疾,具有药物和其他针法所不达的显著疗效。

  国民热剧《老中医》里的吴雪初擅长祖传刺血疗法,剧中虽不得一见,但古今刺血疗法奇效不绝于牍中。现取之一二共享:

  《新唐书》记载:帝头眩不能视,侍医张文仲、秦鸣鹤曰:风上逆,砭头血可愈。医一再刺,帝曰:吾目明矣!《针灸大成》转载此案说,唐高宗患头痛,秦鸣鹤这些医官说应该刺百会、卤门穴放血,用针或砭石刺了之后,微微出血高宗之病立愈,奇效如神。

  《续名医类案》记载,楼全善(明代医家),治疗一老妇人,书中说其“头痛岁久不已”。楼前辈观察她手足“有血络皆紫黑”,于是用三棱针尽刺出血,出血“如墨汁者数盏”,经妥善治疗结果得以痊愈。所以内经上说“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乃去其所苦,伺之所欲,然后泻有余,补不足”,简言之就是“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从而使人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调血、调气、调神贯穿于针灸治病的始终,故有神效。

  针灸的基本作用,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毫针偏于调气,三棱针的长处在于调血,临床中二者兼备,相得益彰。刺血疗法能直接改善血液循环障碍,改变局部循环血量的异常,促使血管内血栓的转归,改善微循环障碍,并能很快的纠正体液循环障碍。在学习实践古今刺血疗法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刺血疗法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刺血疗法有促进血液循环障碍改善的作用,具有很好的镇痛作用,能阻止细胞和组织的病理性萎缩、变性,促进病变细胞的修复,有促使组织再生和修复的作用,能阻止炎症过度反应和促使炎症恢复的作用,有抗过敏及止痒的作用,能促使神经细胞功能恢复,还可以调控体温,有退热的作用。因此刺血疗法的适量出血,在改善机体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同时,还能调整机体整体的功能。

  中医刺络放血疗法应用广泛,疗效可靠,适应症如下:1、内科疾病:感冒发热、高血压、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瘫、胃痛、胆囊炎;2、外科疾病:腰疼、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跌打损伤;3、妇科疾病:痛经、不孕症;4、五官科疾病:急性结膜炎、角膜炎、麦粒肿、耳鸣、耳聋、扁桃体炎等。

  注意事项:体质虚弱、贫血严重及低血压者,慎刺;2、孕妇、产后、习惯性流产者,禁刺;3、危重烈性传染病人和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禁刺;4、动脉禁刺;5、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凝血机制障碍者,慎刺或禁刺;6、重度下肢静脉曲张者,慎刺。

  医案分享

  王某,男,76岁,初诊日期:2019年03月12日

  患者半月前左侧胸背部出现红斑,开始刺痒而后疼痛加重,红斑逐渐于左侧胸背蔓延,呈带状分布,并出现水泡,遂入家附近皮肤科就诊,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睡眠不安,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黄。1周后出院,病损部位红斑水泡已消,有大小不等暗色血痂及色沉着,病损部位疼痛,昼夜难忍,大便干,小便黄。来到治未病科,医生发现他舌尖红,苔薄黄,脉滑数。属蛇串疮病,辨证为肝胆湿热,经络瘀滞。治法为清热利湿,通经活络。处方:左侧龙眼穴、龙口穴、曲泽穴放血,胸背部病损前端放血,病损部位长针透刺,留针30分钟。一周5次治疗。

  经过:治疗3次后患者疼痛大减,唯有后背部稍有酸痛,治疗5次后已无疼痛。左侧后背仅有麻木感,遂于黄芪桂枝五物汤3剂善后,痊愈。

  治未病科是专设中医刺血疗法的中医科室,设有杨佃会教授耳综放血疗法工作室。科室在杨教授耳综放血疗法的基础上,参照中医放血疗法发展成果,改进放血工具,丰富中医放血疗法的手段及适应症,为岛城的中医药事业添砖加瓦。

  杨佃会教授名中医工作室继承人简介

  尹发明,男,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现就职于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治未病科。擅长运用针灸、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头痛、偏头痛、面瘫、胃痛、胆囊炎、腰疼、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痛经、急性结膜炎、角膜炎、麦粒肿等。

  徐朋飞,女,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中共党员。现就职于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治未病科。擅长采用中药结合刺络放血疗法、针刺、艾灸、拔罐等外治法治疗感冒、咳嗽等常见呼吸系统疾,颈肩腰腿痛等骨关节疾病,眩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疾病,带状疱疹、湿疹、丹毒等皮肤科疾病及痛风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