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觉“一惊一乍”真是被吓得吗?医生提醒:出现这个异常信号要警惕

2024-04-17 16:46: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记者 孙凤鸣 通讯员 王鑫鑫 青岛报道

  初为人母的李女士对宝宝疼爱有加,每天都要盯着宝宝看好久。然而,一个细节引起了她的注意,她发现爱睡觉的小家伙儿总是一惊一乍的,有时候大人不小心喘气声粗了一些都能吓到他,更别说物品突然滚落到地上发出“Duang”的一声了,甚至能吓得他小手腾地一下就竖了起来。为此,全家人大气不敢喘,走路都得蹑手蹑脚。

  李女士从网上查阅信息了解到,宝宝睡觉爱一惊一乍不排除脑瘫可能,为此忧心忡忡。“我的宝宝是不是生病了?”焦虑不已的她只好带着宝宝来到青岛妇儿医院新生儿科就诊。

  其实,像李女士一样,有此担忧的宝妈不在少数。那么,宝宝睡觉为什么会一惊一乍?正常吗?青岛妇儿医院新生儿科专家为宝妈解疑答惑。

  这种一惊一乍多数都是正常的惊跳反射现象

  惊跳反射,又拥抱反射、莫罗氏反射,指宝宝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突然变化,颈部肌肉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惊跳反射是婴儿最具防御性的反射,3~4个月以下的婴儿,当家人突然走到孩子身旁或发出声响,会发现孩子出现两臂外展伸直,再慢慢向胸前合拢,呈拥抱状。惊跳反射在婴儿出生后就会出现,多在4个月左右自然消失,最多不超过6个月,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射。

  需要注意的是,肌张力低下及严重智力障碍患儿难以引出惊跳反射,早产、低钙、核黄疸、脑瘫等患儿此反射可亢进或延长;偏瘫患儿左右不对称。

  惊跳反射是如何发生的?

  惊跳反射是由于新生儿大脑与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大脑控制能力比较弱,遇到任何刺激都会让神经紧张引起肢体抖动,还有消化系统发育还不成熟,生长速度快,喂养和护理不当,深睡期、浅睡期的转换等问题都会引起惊跳反射。

  如何缓解惊跳反射?

  1.睡觉前我们可以将宝宝用包被包裹起来,包裹的松紧要适度,避免过松或过紧,模拟子宫环境,避免四肢的摆动,影响宝宝的睡眠。

  2.新生儿从妈妈肚子里出来后,对外界环境肯定有不适应,所以我们要尽量给宝宝制造一个适当安静的环境,避免宝宝睡眠过程中突然出现强光或者噪音的刺激,舒适的环境可以让宝宝睡得更安稳。但正常的家庭活动声音一定要存在,太过安静反而给宝宝一种过于静谧无人陪伴的错觉。

  3.适当的补钙。缺钙会导致宝宝神经敏感性过高,应该根据医嘱,适时适量地给予宝宝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4.适当拉伸宝宝的四肢和俯卧是减少神经刺激的好方法(提醒:俯卧位一定要保证宝宝呼吸顺畅),这样不仅有利于宝宝生长发育,还能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5.新生儿认识世界的方式主要通过各个器官的感知,所以但凡一点小声音或突然的变化都会吓到宝宝,引起惊跳反射。家长及时安抚宝宝后,需要陪伴宝宝去看去听,到底是什么声音、什么颜色吓着他了。当宝宝依偎在家长怀中多次了解熟悉后,就会明白,当下的环境很安全,然后慢慢降低紧张的神经的感觉。

初审编辑:刘梅

责任编辑:苏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