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敢当时评

新华日报:莫让“私”字入公门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刘庆传   2014-09-29 15:52:00

关键词: 公与私 拍摄 私 分界线 公款

  原标题:莫让“私”字入公门

  为了自己的业余爱好,竟动用公款购买价值十几万元的摄影器材;为了拍摄骏马,居然公车私用,组成豪华越野车队;为了到湿地拍摄天鹅,悍然动用当地警用直升机;为了获得摄影大奖,不惜动用公款公然行贿……一台看似不起眼的照相机,蕴藏的腐败行为竟如此之巨,确实让人目瞪口呆。

  同样是照相机,董必武同志有这样一个故事:1954年,董必武率领党政代表团去东欧访问。临行前,他15岁的儿子对一位随行工作人员说想要一台照相机。到达后,这名随行人员果真给他买了一台相机。当董老得知此事后,立即狠狠地批评了儿子,并要求秘书立即带上钱和相机到外交部作检讨,并把相机留给了外交部。

  一台相机,将两种不同的行为“拍摄”得泾渭分明。在公与私的不同选择间,折射了两种不同的境界和操守。

  南宋诗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李氏家族有一人为官廉洁,公私分明。一天,他正在烛光下办理公务,有人送来一封家书。他当即灭掉公家的蜡烛,点燃自家的蜡烛。他还规定,家人因为家事到官衙找自己时,只能走专用的私门,不能走公门。公与私之间分得这么清,从不越雷池半步,自然也就没有损公肥私、变公为私的可能。

  也许,有人会觉得,一根蜡烛都分那么清,似乎太苛刻了一点。确实,可能不少人都会觉得用公家一根蜡烛是小事,但严格来看,公是公,私是私,公款买相机是损公肥私,公纸私用也是损公肥私。一些干部之所以大节不保,往往就始于在一根蜡烛上模糊了公私界限,失去了警惕。一旦让“私”字堂而皇之地入了公门,小处失守渐渐就会大洞不补,损公肥私就会从不自然到自然,从不习惯到习惯。明朝兵部尚书王廷相告诫其部下说:“穿新鞋的轿夫最初总是小心翼翼,等到鞋面脏了一点再遇到泥水时,就会毫不顾忌。”这提示我们,在反腐问题上,一定要把好守住公私分界线这第一道关。要想在一部相机、一台轿车、一套房子面前“不湿鞋”,那么,在面对一根蜡烛时就应该小心翼翼,筑牢防腐巨变的思想之堤,任何时候都严阵以待,不让“私”字入公门。正基于此,全省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强调,要坚持审慎用权,任何时候都不突破公私“分界线”!(刘庆传)

http://cpc.people.com.cn/pinglun/n/2014/0929/c78779-25761217.html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徐丽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