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新闻

六岁男孩网瘾发作像毒瘾 为借手机地上打滚学狗叫

来源:哈尔滨日报   作者:慕海燕   2015-02-03 14:04:00

关键词: 网瘾 网络游戏成瘾 借手机 手机上网 毒瘾

  “越来越依赖手机,就连去厕所也要带着。也不玩游戏,就是整天在手机上看小说。”13岁女孩小敏(化名)的变化,妈妈陈娟很快就发现了。一向主张“开卷有益”的陈娟并没太在意,不论通过什么方式,阅读总是好的。可近日陈娟无意中看到女儿正在如饥似渴地阅读的小说,竟是一部同性恋内容的网络小说,里面充斥着露骨的同性恋心理和行为描写。而悄悄地进入女儿的QQ空间后,陈娟再一次惊呆,里面的内容她基本看不懂,孩子们发明创造的“半边字”根本理解不了,一些“行话”像黑社会的黑话一样……

  在哈尔滨市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初发老师的辅导案例里,记录了很多的“小敏”和“陈娟”。从2009年起,市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创办“青少年国学心智”训练营,先后已接待过700多名各种各样的“问题少年”,其中像“小敏”一样,因为新时期网瘾引发问题的孩子占到一半以上。谈及“网瘾”,初发老师说:“不是摆脱,而是严重了;不上网吧了,改用手机了;网络游戏不是重灾区了,网络垃圾文字的毒害才真叫‘毁灭’。”

  “与十几年前相比,现在的孩子上网越来越便利了,互联网家庭接入已经普及,特别是近两年智能手机普及,免费WIFI随处可见,想上网真是分分钟的事,给网瘾提供了非常肥沃的土壤。”初发说,在他辅导过的孩子里,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已经上网成瘾,但家长竟然不知,“隐蔽性”是当代网瘾的特点之一。

  去年暑假,市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的训练营里就曾接待了一名初二女生,家长把她送进训练营时只是觉得她正处青春期,不喜欢与家长交流,父母很难了解她的真正想法。而实际上这个女孩是一个网瘾孩子,但家长却对此毫不知情。“她每天放学都老老实实待在房间里学习,从不外出,家长一直认为她是在努力学习。虽然学习成绩不理想,但父母一直认为孩子已经尽力了,并不强求。在训练营中,女孩最初因为无法接触到手机而感到焦躁,然后又变得沉寂,眼神一直游离。我们的辅导老师每天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慢慢发现女孩眼神游离是因为无法上网,便开始想象网络空间的生活,身心都陷入到了虚幻世界里。后来我们了解到,这个女孩深陷在网络小说中不能自拔。由于家长限制她使用WIFI,她就利用周末或者午休时间,到有免费WIFI的地方将小说下载到手机里,然后就没日没夜地沉浸在网络小说中。”

  “现在孩子们上网再不用像以往那样偷偷跑去网吧,而是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上网。这种便捷让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于网络,也让家长和老师很难监控。”

  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27亿,网民中用手机上网的人群达到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网民的年龄结构也越来越年轻化。20岁到29岁网民占比达到30.7%;其次就是10岁到19岁网民,达到24.5%,青少年网民已经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二大群体。

  越来越“方便”

  垃圾文字伤人更深

  “如果现在沉迷网络的孩子还仅仅是热衷于网络游戏,嘴里时不时地喊打喊杀,所有的零钱都用于买‘装备’,那我想说这还真是‘万幸’。”市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副会长蒋美玲的观点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

  “十几年前我们提到网瘾时,基本都是网络游戏成瘾。那时互联网不普及,网络上的信息也不及现在这样丰富,游戏就是对孩子们最大的诱惑。但是现在‘网络文学’借助互联网而飞速发展,而网络文学的受众大部分都是青少年。最可怕的是现在很多‘垃圾文字’打着‘网络文学’的旗号,堂而皇之地在网上肆意传播,内容低俗,充斥着两性、同性话题和各种负能量。如果说过去的网络游戏成瘾还只是让青少年浪费了时间,影响了学业,那么现在网络上垃圾文字会让成瘾的孩子愤世、厌世,甚至自闭、轻生。”

  被医生从死神手里拽回的小青(化名)就是沉浸在网络文字描写的虚幻世界里不能自拔而选择轻生的。只有15岁的她沉迷于网络文学两年多的时间,最初就是觉得网上的文字读起来要比老师推荐的书目轻松得多,但是正值青春期懵懵懂懂的她很快就被那些虚幻的爱情故事、露骨的性描写吸引而不能自拔。网络文字描绘的世界与现实生活和传统教育的矛盾,让这个15岁的女孩子纠结、困惑、焦虑,又不敢对任何人表露和诉说。慢慢地本就性格内向安静的小青越来越孤独自闭。

  在市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的训练营中,沉迷于网络垃圾文字的孩子不在少数,垃圾文字成瘾已有赶超网游成瘾的趋势。而沉迷在垃圾文字中的女孩儿多于男孩儿,越是平时内向、脆弱的孩子越容易被网络文字吸引。“除了那些虚幻的爱情和性的描写,网络文字传递着大量的负能量负信息,对世界和人际关系的怀疑,在班级里称王称霸、暴力、整人……无所不有。长时间阅读这类文字,莫说是孩子,就是成年人的心理也要受到影响。”初发告诉记者,很多孩子因为这些垃圾文字还养成了手淫的习惯。

  越来越“安静”

  六岁孩子网瘾发作像毒瘾

  “媒体上曾经有过两岁孩子玩iPad成瘾的报道,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身边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过错其实全在父母,越来越多的低龄孩子都是被自己的父母给害了。”初发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案例,训练营里有一个6岁孩子小智,上网成瘾,没有手机和iPad简直没法生活。小智是两年前一期训练营里的年龄最小成员,为了从大哥哥大姐姐手里借到手机,他可以忍受大孩子对他的一切刁难:学狗叫,给别人擦鞋,在地上打滚给大家取乐……反正只要答应借给他手机,让他做什么他都同意。

  “而更让我震惊的是,当小智知道大孩子对他的承诺都是谎言,真正持有手机的人是老师时,竟然扑通一下跪在了我面前,三拜九叩,就为了能玩10分种手机。小智当时的表现和瘾君子毒瘾发作时的表现一模一样,没有丝毫尊严。看着一个6岁的孩子变成这样,当时我的心像刀割一样疼。一个还没上学、连字都认不了几个的孩子,会变成这样,都是父母从小就拿iPad和手机当保姆造成的,这是最轻松照看孩子的方式,也是最不负责的方式,是对孩子身心的戕害。”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底,我国10岁以下低龄小网民在所有网民中占比1.9%,2014年6月占比达到2.1%,增长速度仅次于10岁到19岁年龄段,排第二位。这种态势让初发等长期接触网瘾少年的专家们忧心忡忡:“如果说十几年前的青少年上网成瘾,还体现出青少年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高于成年人,那么当下孩子们的网瘾却是他们的父母一手造成的。”

  越来越“年轻”

  占用时间消耗精力 家长孩子同步进行

  在全民手机上网的时代,让孩子们远离网络的想法就像网络本身一样虚幻,说到底,还需要正确的方法来引导。而初发的研究结果表明,让青少年远离网络的最好方法是体育锻炼。

  “只要是身体健康的孩子,他们的精力大都是旺盛的。孩子过剩的精力必须要找到发泄的渠道,体育锻炼恰恰是最好的方式,既可以强壮身体又可消耗掉过剩的精力。试想打了两个小时篮球的孩子,累得一身臭汗,还有什么精力再去沉迷在网上的垃圾文字,这个时候他们最想做的就是睡觉。”

  合理、丰富地安排孩子们的课余时间,消耗他们过剩的精力是让孩子们远离网络的最好方式。经典阅读也是其一,当经典书目让孩子们“走心”之后,他们就会有能力分辨粗、浅、俗网络文字,即便是偶尔“凑热闹”地看一看,也不会沉迷其中。“现在有多少家庭,父母整天埋头在手机里,却要求孩子去远离网络,这多可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戒除网瘾也要家长和孩子同步进行。”记者 慕海燕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赵晓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