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建金陵台”原来是误传 本无罗马柱 亦非金陵台
来源:广州日报 2014-08-05 08:54:00
原标题:“复建金陵台”原来是误传 本无罗马柱 亦非金陵台
复建的诗书路69、71号一栋民国建筑。记者苏俊杰摄
诗书路69、71号。(资料图片)记者黎旭阳摄
金陵台2、4号(资料图片)。
规划部门:不复建原因之一是缺测绘图纸 专家:台上“罗马柱”提法不准确
本报讯 (记者杜娟)位于诗书路的民国建筑复建工程即将完成,但其外形与金陵台并不完全相同,尤其是十几根巨型罗马柱不见踪影,令不少市民感到惋惜。为何不进行原貌复建呢?对此,记者了解到,去年6月,诗书路69、71号一栋民国建筑被强拆。广州市政府明确要求复建的也是这栋民国建筑,而它位于金陵台西侧,并不是金陵台!
金陵台“不再修复,也不复建”
去年6月,诗书路一幢民国建筑被拆后,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并推动了广州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相继出台了两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等。但记者了解到,所谓的“金陵台、妙高台”是在2012年5月“缓拆令”发前就被开发商拆除的另一幢建筑。
据悉,诗书路金陵台地块1994年被征收,1996年开始进行开发,1998年烂尾,原开发商广州市南方建设开发公司因为后续资金未到位,工程烂尾。2007年,广州市翠桦置业有限公司竞拍得到该地块,开始拆迁工作,因为与居民在拆迁赔偿安置问题上没有达成共识,一直处于僵持状态。
“妙高台1、3号,金陵台2、4号”4个门牌为一栋建筑,2012年5月被开发商拆除。而诗书路69、71号是位于“金陵台、妙高台”西侧的另一栋民国建筑,当时并未被拆。
在2012年“金陵台、妙高台”被拆后,政府部门组织专家到现场勘查,专家论证后的意见为:“妙高台1、3号,金陵台2、4号未定为法定保护建筑,因建筑主体结构已被拆除,建议保留其有历史价值的构件,不再修复,也不复建;诗书路69、71号的建筑是民国时期兴建的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近现代建筑,应该保留,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保护。
尽管政府发出了诗书路69、71号的“缓拆令”,但2013年6月,诗书路69、71号还是被开发商强拆。
专家解释为何无“罗马柱”
尽管“金陵台、妙高台”是在2012年被拆,但记者发现,在2013年6月民国建筑被强拆事件发生后,新闻报道中也一直使用的是“金陵台、妙高台”的提法,甚至在广州市政府提出复建要求后,媒体报道也大多是“复建金陵台”。记者查询发现,官方发布的消息并未直接出现“金陵台、妙高台”的字样,而是使用“诗书路69、71号民国建筑”。
2013年7月5日市政府发布的“关于越秀区诗书路1幢民国建筑被违法拆除事件的调查报告”,明确要求复建的是有关部门2012年5月发出“缓拆令”之后、2013年6月被违法拆毁的诗书路69、71号一栋民国建筑,并表示,对违法拆除的建筑进行原址复建是依法实施的处罚。
记者从规划部门了解到,之所以不对2012年被拆毁的“金陵台、妙高台”进行复建,缺乏测绘图纸是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保护当时尚未拆除的诗书路69、71号民国建筑,2012年12月,有关部门委托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汤国华教授对69、71号民国建筑进行了测绘,取得了原建筑的测绘基础资料。
2013年6月以后,据市政府的要求对诗书路69、71号民国建筑进行复建的决定,汤国华教授作为主设计师,在已有测绘成果的基础上,对多个复建方案进行了比较,其中一个方案也曾提出将西侧另一栋民国住宅(即:妙高台1、3号,金陵台2、4号)的部分构件用于复建工程,例如媒体提及的多根“罗马柱”,但经专家论证,认为应按诗书路69、71号一栋民国建筑原址原貌复建,所以最终“罗马柱”并未出现在新的建筑中。
复建主设计师:
金陵台建筑构件会展出
作为本次民国建筑复建工作的主设计师,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汤国华昨日告诉记者:“当年这里是有金陵台、妙高台两条巷子,建了一组建筑,一共2栋6个门牌号,分别是妙高台1、3号,金陵台2、4号,以及诗书路69、71号。
汤国华介绍之所以没有对妙高台1、3号,金陵台2、4号进行复建,已经找不到当年的测绘图纸是原因之一。不过他说,对于诗书路69、71号的复建,“从外形上看,我有信心95%与原建筑相似,一般人不仔细看是看不出区别的。”
汤国华告诉记者,整栋建筑的复建花费100多万元,力求按原材料恢复原貌,地砖是专门从福建定制的,基本手工操作。他说:“贵就贵在地砖和人工费上,但我们需要恢复的是城市记忆,恢复外立面是主要的,内部结构已经有很大区别。因为复建的新建筑要作为公共建筑活化利用,强调的是没有间隔的大空间,不再作为住宅使用,为此,我们将楼板加厚了,跨度也有十几米。”
据悉,复建工作有望今年8月底完工。汤国华介绍说,会辟出部分面积作为展示功能,将原金陵台、妙高台的建筑构件在其中展出。
汤国华同时表示,媒体和不少文保爱好者所谓的金陵台、妙高台上十几根珍贵的“罗马柱”提法是不准确的描述。他表示:“那些应该称为‘巨柱’,因为这组建筑是现代主义的建筑,不会使用西方古典建筑中典型的罗马柱作为装饰。这些柱子比例上、形状上也与罗马柱有很大不同,而且数量是10根,不是十几根。”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刘宇昕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