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青岛下线 工程样车明年下线

2019-05-24 09:08:00 来源: 半岛网·海报新闻 作者: 马正拓

  5月23日在青岛拍摄的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新华社发

  半岛记者 马正拓 通讯员 邓旺强 报道

  本报5月23日讯 5月23日上午10时50分,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这标志着我国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高速磁浮列车可以填补航空与高铁客运之间的旅行速度空白,对于完善我国立体高速客运交通网具有重大的技术和经济意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对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进行了部署,其目的是攻克高速磁浮核心技术,全面自主掌握高速磁浮设计、制造、调试和试验评估方法,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工程化系统,形成我国高速磁浮产业化能力。

  该项目于2016年7月启动,由中国中车组织,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具体实施,聚集国内高铁、磁浮领域优势资源,联合30余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成“联合舰队”共同攻关。据高速磁浮课题负责人、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丁叁叁介绍,经过近三年的技术攻关,课题团队成功突破高速磁浮系列关键核心技术,车辆、牵引、运控通信等核心子系统研发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车辆方面,攻克磁浮列车核心技术,成功研制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解决了超高速工况下车体轻量化、强度、刚度、噪声等系列难题,开发出轻质高强度的新一代车体;突破高速条件下流固耦合复杂作用的制约,解决气动阻力、升力等问题,气动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制出高精度的悬浮导向、测速定位装置和控制系统,性能指标国际领先;攻克长大薄壁铝合金车体激光复合焊、电磁铁箔绕、悬浮架精铸等系列关键工艺,研制的车体、电磁铁及其控制装置等关键部件性能优异,实现了工程化技术的重大突破。

  牵引系统方面,全新自主研发世界首套基于有源中点嵌位(ANPC)技术的24MVA大功率牵引变流系统,以及高速多分区牵引控制系统。运控通信方面,创新系统架构,研发适合于长大干线、多分区追踪运行的高速全自动控制系统,并研发基于LTE架构、融合低时延技术的新型通信系统。目前牵引系统和运控通信系统均已完成试验样机研制。

  据丁叁叁介绍,试验样车作为高速磁浮项目研发的重要环节,是高速磁浮的“实车级”试验验证平台。通过试验样车,可对高速磁浮关键技术及核心系统部件进行验证和优化。试验样车的下线,为后续工程化样车的研制打下了技术基础。“目前试验样车实现了静态悬浮,状态良好。”丁叁叁说。

  作为一种新兴高速交通模式,高速磁浮具有速度高、安全可靠、噪音低、震动小、载客量大、耐候准点、维护量少等优点。

  ■意义 城市群之间形成高速“走廊”

  目前,高铁最高运营速度为350公里/小时,飞机巡航速度为800~900公里/小时,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可以填补高铁和航空运输之间的速度空白。

  作为目前可实现的、速度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高速磁浮用于长途运输,可在大型枢纽城市之间或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形成高速“走廊”。按实际旅行时间计算,在1500公里运程范围内,高速磁浮是最快的交通方式。“以北京至上海为例,加上旅途准备时间,乘飞机需要约4.5小时,高铁需要约5.5小时,而高速磁浮仅需3.5小时左右。”丁叁叁介绍。

  同时,高速磁浮拥有“快起快停”的技术优点,能发挥出速度优势,也适用于中短途客运。可用于大城市市域通勤或连接城市群内的相邻城市,大幅提升城市通勤效率,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同城化”发展。

  高速磁浮采用“抱轨”的方式运行,列车没有脱轨风险。牵引供电系统布置在地面,采用分段供电,同一供电区间只能有一列列车行驶,基本无追尾风险。与轮轨列车相比,磁浮列车没有传统的“车轮”,行驶时与轨道不发生接触,无轮轨摩擦,维护量也更少,具备全寿命周期成本优势。

  ■进度 2020年高速磁浮工程样车下线

  作为一种国际尖端技术,高速磁浮是当前世界轨道交通技术的一大“制高点”。多个发达国家都进行了长期持续研发,并建有高速磁浮试验线等研发验证平台。目前,日本拥有42.8公里的山梨磁悬浮试验线,并在试验线上实现了603公里/小时的最高试验速度。

  建设高速试验示范线是高速磁浮系统试验验证和设计优化的必要平台,是推进工程化和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对形成高速磁浮全系统全速度级的试验验证能力,构建完整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实现我国轨道交通技术的持续领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据了解,围绕高速磁浮项目,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目前正在建设高速磁浮实验中心、高速磁浮试制中心,预计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同时,5辆编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的研制目前也在顺利推进中。按照项目计划,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工程样车将在2020年下线;2021年在调试线上开展系统综合试验,完成集成验证,形成高速磁浮工程化能力。

  5月23日,人们在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下线仪式上参观。 新华社发

  5月23日,参观人员在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控制室内参观。新华社发

  5月23日,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车厢。新华社发

  走进高速磁浮列车研发“大脑”

  半岛记者 郭振亮

  5月23日,记者来到了位于城阳区棘洪滩街道的动车小镇核心区,神秘的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已经揭开了面纱,该中心首期启动的高速磁浮实验中心、高速磁浮试制中心、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三大项目已经基本完成基建工程,处于装修收尾阶段。未来高速磁浮列车的研发工作,将在这里的科研“大脑”进行。

  >>>进展

  青岛研发“大脑”建设收尾

  据了解,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是我国建设的第一个国家级创新中心,在国家创新中心建设中起到示范和样板作用。创新中心未来将建成“面向全球、聚智聚能、协同联动、开放共享”的国际化技术创新平台和网络,打造成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和教育链融合的全新创新生态,形成“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发一代、列装一代”的创新能力。

  5月23日,记者来到了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动车小镇核心区,走进神秘的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进行探访。

  “我们项目位于城阳区春阳路以北,锦盛三路以西,宏祥二路以南,龙游路以东。高速磁浮列车实验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28170.75平方米,其中新建部分建筑面积15153.15平方米,预留部分建筑面积13017.6平方米;在去年的十月份开工建设,今年一月份已经完成主体验收工作,三月份完成了外立面及幕墙施工,目前项目精装施工已经接近尾声,这标志着我们整个基建工程已经基本结束。”中青建安集团高速磁浮实验中心项目总工邴兴飞介绍了工程的基本进展。

  据介绍,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高速磁浮列车实验中心建设项目、高速磁浮试制中心三大项目主要搭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创新平台,为构建我国轨道交通创新网络奠定基础。本项目实施后可以提升我国轨道交通车辆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和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轨道交通技术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实现由产业大国走向技术强国的转变。

  >>>揭秘

  解锁黑科技打造智能幕墙

  记者在现场看到,科技范儿十足的幕墙已经全部安装完毕,正式揭开了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的神秘面纱。

  “我们施工的幕墙工程采用三玻两腔的形式,从外面就能看到时尚的孔洞设计,在材料上用的是四毫米厚的穿孔铝板,这种设计节能环保,而且兼顾了遮阳与透光性;高速磁浮实验中心幕墙由35组、98套可开启遮阳系统的铝板组成,在遇到极端天气情况下,幕墙装有的风感装置,超过六级风时,幕墙将自动关闭。”中青建安集团高速磁浮实验中心项目副经理李格林说,通过整体的穿孔铝板外墙,勾勒完整的建筑体块,在强调虚实对比的同时,加强建筑的整体效果。改变传统的穿孔铝板的形制,结合遮阳设计,将穿孔铝板改造成既可平铺,也可折叠的建筑构件,提高建筑材料的应用性,使建筑更具有科技性及创新性。

  除了外立面的智能幕墙外,高速磁浮实验中心内部的结构设计也足够开阔,记者走进中心三层建筑内看到,很多工人还在紧张地进行装饰装修收尾的工作。一层集中布置各实验设备及控制室、设备间等辅助功能,二层及三层设置各自独立实验室、操作间及部分办公室等功能空间。

  “项目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设置智能化显示引导、智能化监控。”李格林介绍说。

  >>>未来

  推动高速列车产业发展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城阳区质监站、安监站等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主动帮我们联系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尤其是幕墙开启系统研制阶段,我们项目在城阳区质监站的大力帮助下,经过多次论证及现场实物模拟,最终在保证技术及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定型生产,项目不仅申报了自主知识产权,也实现了工期目标。让我们特别高兴的是,在城阳区质监站工作人员细心指导下,高速磁浮列车实验中心项目已经顺利通过了市优质结构奖的初评。”邴兴飞介绍说。

  据了解,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课题,是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的课题之一。目前我国高铁的最高运营速度为350公里/小时,航空巡航经济速度为800~1000公里/小时,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可以填补高速铁路和航空运输之间的速度空白。 

  据介绍,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总体定位为代表国家、面向全球、支撑中车、服务行业、带动地方。包含四大功能:技术研究、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产业孵化。在创新体制机制、政策环境下,打造创新和服务平台、创新人才和资金机制支撑,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推动高速列车技术与产业发展。打造创新链、资金链、教育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和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发展新动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