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患重疾有保障 8个月近11万人次享补充医保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2017-09-22 13:41:00
市民在青岛社保服务大厅办理特药特材审批。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肖玲玲 实习生 肖瑶
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关乎居民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多与少。伴随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青岛已构建起具有青岛特色、全国领先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医保”多层次阶梯式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原先一些单价上万元、总费用几十万元的高价刚需特效药纳入保障范围后,个人重大疾病医疗费负担大大减轻。自今年1月1日青岛全民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启动实施,41个特药特材纳入保障范围居全国之最,保障范围进一步拓宽,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截止到今年8月份,全市共有近11万人次的城乡大病患者享受到了全民补充医保待遇,全民补充保险资金共支出2.66亿元。
完善
多层次医疗保障提升安全感
黄岛区退休职工薛女士是全民补充医疗保险的首批受益者。去年4月份,77岁的薛女士在查体时查出罹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这种疾病治疗难度大,医疗花费高,需要使用特效药物地西他滨。当时,薛女士使用这种药物一个月就得花费近万元,全年药费需要十几万元,全家人都因此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正在全家人为筹措医药费犯愁时,今年起青岛全民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启动实施,随着特药地西他滨纳入了保障范围,薛女士每月使用特药花费只需要1000多元,仅药费就减轻家庭医疗负担近90%。使用药物后,薛女士现在身体状态良好,已经可以自己做饭、洗衣等日常生活。“这个政策,救的不仅仅是我妈妈一个老人,更是一个家庭。”老人的女儿章女士感慨道。
毋庸置疑,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关乎居民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多与少。伴随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青岛已构建起具有青岛特色、全国领先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医保”多层次阶梯式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突破
重特大疾病有了制度保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青岛的全民补充医保制度主要针对重特大疾病、灾难性疾病以及部分罕见病患者提供精准保障,对他们使用临床必需、疗效显著、价格昂贵、不可替代的特殊药品和医用耗材进行保障,能够明显降低大额医疗费支出造成的家庭灾难性风险概率,对于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早在2012年,青岛市就在全国率先实施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政府运用谈判降价机制和多方共付机制将治疗恶性肿瘤、罕见病等重特大疾病的9种特药特材纳入保障范围。特药特材主要是指基本医保目录外、重特大疾病治疗必须、治疗效果确切但价格费用昂贵的药品耗材。医保部门与制药企业经过谈判争取价格让利,并对谈判后的药品耗材给予保障,能够降低大额医疗支出造成的家庭灾难性风险概率。截至2016年底,大病医疗救助资金支出共计7.1亿元,救助28万人次。
2015年医保城乡统筹后,制度覆盖范围扩大到广大农村参保人。在此基础上,青岛又将医保改革向纵深推进,2017年在全国率先推出全民补充医保制度,实现了由救助制度向保险制度的转型升级,基金盘子扩容且更可持续,保障范围种类进一步扩大,保障待遇水平进一步提升,政策惠民和精准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1~8月份,纳入保障的特殊药品耗材由最初的9个逐步扩展41个,涵盖了恶性肿瘤靶向药物、罕见病特效药物等38个,用于帕金森和Ⅰ型糖尿病的耗材3个,对于缓解重大疾病患者的医疗负担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9月1日起,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青岛有特药26个品种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成果
支出2.66亿元保障11万人次
除了覆盖范围广,青岛的全民补充医疗保险的保障待遇也很高。一方面是特药特材及精准诊疗项目保障,符合条件的参保患者使用特药特材及精准诊疗项目发生的医疗费用,由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报销80%。另一方面,在大额保障方面,参保人一个年度内范围外负担超过5万元以上的部分,由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报销70%。抚恤定补优抚对象、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参保人不设起付标准。
市人社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而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疾病,大都属于灾难性疾病带来的支出型贫困。面对贫困人口有病不敢医、有药不敢用的困境,补充医保制度的实施本身就具有精准保障、精准扶贫的社会意义。说“精准保障”是因为这些特殊药品和医用耗材具备靶向治疗、疗效确切的精准特点,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不会在临床上出现“滥用”,从而使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而“精准扶贫”则是因为重点针对的是重特大疾病患者这一经济压力特别巨大的困难群体。特别是对低保、低保边缘等贫困人口,青岛配套实施了社会保险精准扶贫政策,除了在保险费缴纳方面给予减免外,还在报销标准上不设支付“门槛”,与民政救助实行一站式结算,大大减轻了大病患者的经济负担,这对于推动精准扶贫具有积极意义。
据统计,2017年1~8月份,全市共有近11万人次的城乡大病患者享受到了全民补充医保待遇,全民补充保险资金共支出2.66亿元。
■人物故事 高价特效药纳入保障,负担大大减轻
51岁的赵文斌(化名)家住黄岛区隐珠街道西山冯村,和妻子冯秀珍(化名)育有一女,虽然家境算不上多富裕,但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平静充实。然而,2015年11月,一个噩耗如晴天霹雳般摧毁了这个幸福之家的平静——赵文斌被确诊为肺癌晚期。
病魔无情人有情,为了给赵斌治病,一家人倾尽所有,“孩子的爸爸患病后,前前后后已经花费十几万元。”冯秀珍告诉记者,她目前在一家企业上班,从事印刷工作,一天工作8小时,赚点钱补贴家用,同时也能抽出时间多照顾赵文斌,“孩子的姥爷80多岁了,现在也在我家照顾着。”再加上还有上高中的女儿要照料,冯秀珍坦言肩上的担子有些沉重,“现在只能紧巴巴地过日子,盼望着他能尽早康复。”
但日子再怎么紧巴,病人的治疗不能停,药不能断,赵文斌需要使用治疗肺癌的特效药物恩度,但这种药物价格昂贵,自费使用的话一个疗程需要1.5万多元,十次化疗需要15万余元。而伴随青岛全民补充医保的启动,特效药“恩度”被纳入保障范围,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赵文斌每个疗程的治疗费用在3000元左右,仅为原来费用的1/5。“经过补充医保政策的保障,接下来的四次化疗,一共花费1万2千元左右,我们的家庭负担大大减轻了。”冯秀珍心怀感激地说。
今年重点做好社保惠民十件实事
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今年青岛社保工作将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全力实施全民参保登记,适当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社保基金运行监控指挥平台,实施“互联网+社保”行动计划和“标准化+社保”行动计划,开展“精准服务、精确管理年”活动。着眼于不断改善和服务民生,今年将重点做好社保惠民十件实事。
1.统筹调整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工伤保险待遇。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适时适当提高保障水平,统筹调整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伤1~4级人员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供养亲属抚恤金待遇标准,调整工亡职工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及时足额发放,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
2.完成异地安置退休人员跨省就医直接结算工作,解决参保人员跑腿垫资难题。按照国家部署,做好本市医保经办机构和定点医院与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的对接,年底前实现异地安置退休人员跨省就医住院费用直接联网结算。
3.实施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加大对重特大疾病保障力度。推进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落地实施,制定补充医疗保险目录及管理办法,加大对重特大疾病保障力度,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鼓励商保公司开展团体和个人补充医疗保险,研究改革医保个人账户制度,发挥商业保险补充作用,确保制度可持续发展。
4.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全国率先试点将重度失智老人纳入政策保障。做好重度失智老人“失智专区”护理试点工作。大力推进农村护理保险业务,扩大农村受益群体。贯彻国家试点意见研究建立可持续的多渠道筹资机制。
5.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政策。继续落实参保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低至18%、参保单位和职工个人的失业保险缴费费率分别降至1%和0.5%、工伤保险平均缴费比例降至0.57%的政策,减轻参保企业和职工负担。
6.全面落实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实现由制度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转变。完成本市未参保户籍人员入户调查登记,完善全民参保登记库,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实现本市社会保险制度由制度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转变,推动建立健全全民共享、公平可及的社会保障体系。
7.实施“互联网+社保”行动,创新经办管理服务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信息化与社会保险经办业务深度融合,推行网上经办、掌上社保、自助终端等业务服务新模式,试点建设“智慧社保服务大厅”,启用并推广“掌上预约服务”系统,为参保人提供高效、便捷、个性化的服务。
8.开展“社保扶贫”行动,助力参保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将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按规定标准给予缴费补贴。做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和跨地区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促进农村贫困人口转移就业。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积极落实城镇扶贫政策。
9.进一步拓展社会保障卡功能,提升应用管理服务水平。做好新增人员社会保障卡制作发放工作,年底前逐步停用旧版劳动保障卡和居民医保卡。大力推进社保卡在人社领域的普遍应用,拓展社保卡发放养老金、失业金功能、异地就医结算、社保异地转移功能。稳步推进社保卡在全市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应用。
10.深入开展窗口作风建设,打造一流的标准化“服务型社保”经办窗口。实施“标准化+社保”行动,在全市社保系统推行标准化工作,规范优化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流程。认真落实好“五制”、“四公开”、“三亮明”的基本要求,简化优化服务流程,有效缩短办事周期,不断提升参保人员满意度。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